全城轉化起動日(Movement Day): 一個以福音影響城市的現代催化劑
已更新:5月5日
馬克‧比亞博士 Dr Mac Pier
紐約巿領導中心創辦人及總裁
了解我們的背景:熱鍋上的紐約市
當我和妻子瑪麗亞 (Marya) 於1984年6月抵達紐約市時,我可用三個字詞來描述這個城市:暴力,破產和教會荒涼。1984 年12月,紐約市地鐵上的一宗案件,給這座城市帶來創傷 - 德國男子伯納德·戈茨 (Bernard Goetz) 在地鐵上射殺了五名手無寸鐵的非裔美國男子,這在該市引發了十年的種族暴力。1994年紐約市經歷了2400宗謀殺案,每日有近8宗謀殺案。紐約有這麼多的死亡個案,令這個城市的太平間也發生「人滿之患」! 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 更簡單地稱紐約市為爛蘋果。我們估計, 1980年代曼哈頓上教會的人不到1%。 感覺上, 紐約就像是個屬靈荒原。 暴力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 - 汽車遭到破壞、妻子瑪麗亞在洗衣店照顧三名小孩時遭到搶劫。1989年,我們的社區發生了一宗毒品謀殺案。這個城市正處於絕望之中。
合一禱告:運動的基礎
在這個背景下,我受到芝加哥穆迪教會在1987年舉行的祈禱音樂會啟發。當年4月,來自不同種族和宗派背景的1000名教會領袖, 齊集一同祈禱。我覺得在紐約, 這個理念是一個重要嘗試。1747年,喬納森.愛德華茲 (Jonathon Edwards) 寫了名為“謙卑的嘗試”(A Humble Attempt )一書,描述基督徒團結一起, 並達成明顯協議, 這啟發了“祈禱音樂會”(Concert ofPrayer ) 的異象。這個異象, 每季把教會聚集在一起禱告, 在新英格蘭大約一個世紀裡, 持續了禱告的更新。現代祈禱運動之父大衛布萊恩特(David Bryant), 在20世紀80年代, 重新詮釋了愛德華的異象。
1987年6月,我遇見了兩位 Here's Life 的同工Ted Gandy 和Aida Force。 我們一起計劃在紐約市的皇后區, 舉辦第一場祈禱音樂會, 並在1988年2月5日召開16個教會的聚會。當晚是寒冷的, 却有75個堂會的代表抵達,真令我們感到震驚。不知何故,但似乎又是適當的, 第一次聚會, 在現在有說100種語言的鄰舍會堂舉行。距離主辦地第一浸信教會兩個街口之遙, 是一個猶太教堂,在門柱上刻有銘文,“我的房屋將成為以賽亞書56:7所指的禱告之家”。
屬靈紀律群體運動 (Anatomy of a Movement - CorporateSpiritual Disciplines ) 被確定為這項運動的主要基礎 (圖一)。共享禱告經驗和共享經文閱讀, 激勵了領袖參與的精神和動力。

Figure 1 (圖一)
在紐約市的30年禱告運動中,我們使用了各種聯合禱告方法:
牧師祈禱峰會 - 牧師暫時離開教會 24-96小時, 在退修的環境中團結祈禱。 在紐約市,自1992年開始, 我們每年1月都會有這樣的祈禱活動。在新加坡,多達650名教會領袖聚集一起,作一周的禱告。 這是運動持續的表現。
會眾的祈禱 : 我們使用“祈禱音樂會”(Concert of Prayer) 方法,將90-120 個的祈禱聚會分為三個部份。崇拜:敬拜和閱讀聖經,著重研讀神的屬性。醒覺:通過祈禱, 為教會的統一和上帝子民的聖潔祈求。 前進: 強調通過使命和傳福音, 為神的國度的擴張祈禱
禱告巡行- 我們有多達8000人一起在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在他們教會的社區巡行。 我們有統籌人員負責每一個地區或行政區,以通知和激勵教會參與。
主的守望 - 這是在18世紀的德國摩拉維亞運動 (MoravianMovement) 之後形成的,它在1727年開始了每日祈禱的守夜活動,這一直持續了一個世紀。它植根於以賽亞書62:6-7的宣稱:“在上帝建立耶路撒冷,並使她成為全地的讚美之前,不要讓自己休息,不要讓上帝休息。”
經過三十年的合一禱告,我們可以發表兩個對禱告的宏觀答案。我們看到紐約市的謀殺率, 從1995年到2000年下降了70%。 從1989年到2009年,我們看到基督教群體增長了300%。
一個宗派禱告的運動
救世主長老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1989年由提摩太.凱勒 (Timothy Keller) 所創。 作為美國長老會教會,這是第一座在北部城市中心成功的植堂。凱勒表示,有500多個美國長老會教會教堂被動員起來,每天為成功植堂祈禱,是他在40多年的領導中,他從未見過的事情。
運動第二個的基礎:友誼
對於運動來說, 關係比較宣教領導學更重要。牧師們每年1月份聚會三天,他們會在這三天裡共同度許多時間,這比全年加起來共聚的時間還要多。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在曼哈頓的一家稱為 Sbarro的比薩餅店與凱勒共進早餐。這是Glen Kleinknect (格倫) 和DickKaufmann 替我們聯繫的。 多年來,格倫一直是凱勒信任的朋友。他們邀請我跟救世主教會一起建立教會倍增聯盟 (TheChurch Multiplication Alliance )。
聯盟的想法是將教會聯合起來, 建立新的教會群。成立了十年以下的教會比成立了十年以上的教會, 可以更有效地接觸八倍的新人。這是一個紮根於長期關係的重要理念。
在接下來的20年裡,凱勒, 格倫和我會定期與其他同工一起。有時是在一個牧師祈禱峰會,或是一個教會植堂會議,又或是在一個未來的起動日。領袖的持續出席並相互尊重,成為這場運動的標誌。 許多城市缺乏願意與不同派別和制度的同輩同行的屬靈父親。
其次,生態系統強調了新教會的重要性。教會建堂者通常由年輕的領導(25-35歲年齡層)開始,他們能夠順帶吸引年輕的領導者和家庭。大多數屬靈運動, 都是由28歲以下的領袖發起的。通過高中,大學和早期職業拓展,與城市中的年輕領袖們接觸是至關重要的。最後,生態系統由各種各樣的教堂,機構,職場以及各種不同的舉措組成。我堅信,福音和福音生態系統的活力, 與同一生態系統不同成員之間的團結深度, 是成正比的。擁有不少教會的城市, 很可能僅會在城市中產生輕微的影響。 如果一個城市有許多沒有相互關係的教會,福音的可信度將是膚淺的。 耶穌對我們見證的標準, 是按照我們彼此相愛的深度而定的。
福音的生態系統 (A Gospel Eco-System)
凱勒最大的貢獻之一, 是他的福音生態系統圖 (Gospel Eco-System diagram)。凱勒描述了一個擁有福音生態系統的城市(圖二)。生態系統的核心, 是將福音傳遞給周圍的環境。福音必須為那些生活在特定社區的人提供意義。

(圖二) AGospel Eco-System diagram here.
研究的重要性 (The Centrality of Research)
2003年教會增殖聯盟 (Church Multiplication Alliance)正式啟動之後,我們決定研究在曼哈頓區建立教會的進展。2009年,我們委託Tony Carnes 和價值觀研究所 ( ValuesResearch Institute), 對曼哈頓區的正統教會居民進行調查。2009年11月,我們很高興地報告這項研究(圖三) 。

(圖三) ManhattanCenter City Evangelical Churches
2014年我們進行了後續研究,結果顯示,正統 (orthodox) 基督教徒的比例, 從1989年增長了500%。這是來自許多新教會令人驚嘆的結果,這些教會已經植根在一個廣泛的宗派範圍上。
作為起動日的催化劑,研究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我們認為好的研究, 迫使我們採取行動。丹尼森真理與文化論壇和夏洛特公司 (Denison Forum on Truth and Culture ) 為達拉斯市(Dallas) 的起動日對該市進行了大量研究。2018年2月3日在夏洛特首次舉行的起動日上, 也發布了深入探討該市的報告(State of the City Report)。
2010年9月30日全城轉化起動日誕生

根據價值觀研究所的研究結果, Redeemer City to City,Concerts of Prayer Greater New York 和 The NYC LeadershipCenter , 決定在2010年召開第一次起動日聚會。很高興, 我們邀得凱勒,海波斯 (Bill Hybels) 和 Brenda Salter-McNeil, 作為我們的第一屆會議的講員。
第一次的聚會, 有來自34個州和14個國家的800名領袖們參加。 在2011年的第二次聚會,參加人數增長至1000名。 到了第三年,我們搬到了希爾頓酒店召開。資深市場領導者Bob Doll加入了我們的團隊,吸引了其他資深職場領袖與會。三條腿凳子的構想誕生了 – 起動日吸引了牧師,宣教領袖和職場領袖。
考慮到他們的文化影響力,戰略敏銳度和慷慨度,職場領袖實際上是三組參與者中最具戰略性的。到2012年起動日,我們與路易斯帕勞協會(Luis Palau Association) 合作在紐約市擴展 CityServe 和 CityFest 的模式。 在接下來的36個月中,帕勞團隊動員了1700個教會,讓他們在當地的社區參與服務。 2015年7月11日, 我們舉行了200多場活動,路易斯.帕勞宣告, 這是自1991年 葛培理以來,在中央公園所舉行的最大型佈道會。
起動日的倍增
1. 達拉斯市 (Dallas)
達拉斯市的教會領袖,邀請我們的團隊,在他們的城市舉辦起動日。經過幾年的每月訪問,研究和建立團隊,2014年, 在凱拜利哈欽森會議中心(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舉行了第一屆“大達拉斯起動日”。我們接待了來自該地區的1400名領袖。也許我們聽到對這個聚會最重要的評論是:這是他們一生中看到的最重要領袖集會。會眾代表了大都會的非凡民族光譜。經過五年的聚會,已經有數百個教會, 近千位領袖參加了起動日。在此, 城市掙扎的問題包括教會種族分裂、對年輕領袖影響的挑戰、如何接觸城市中越來越多沒有上教會的人, 以及社會經濟階層之間的公義鴻溝等。
自2015年以來,很多教會一直在跨越種族路線上交換講壇。有40多個教會,參與在達拉斯這個城市舉行的跨種族路線定期聚會。 2016年達拉斯市中心的警察槍擊事件發生後,羅林斯(Mayor Rawlings) 市長, 聯繫了傑夫卡特牧師 (Rev JeffCarter) 和布萊恩卡特牧師 (Rev Bryan Carter) ,他們主要負責講壇的交流。他們在CNN新聞發布會上, 團結牧師們與市長站在一起。在那一刻,達拉斯教會的種族統一, 散發了一個種族火苗箱。(Dallas Pulpit Exchange, April 2015, USA Today)
達拉斯的教會, 很有創意地動員起來,通過涉及400個教會的「探索上帝」運動, 來宣講福音。該運動使用佈道系列、社區小組討論、社交媒體和廣告牌, 將基督的福音傳揚。2017年和2018年,豐收佈道團( Harvest Crusade )來到 ATT 體育館, 向超過十萬的與會者傳講福音。22歲的領袖 Grant Skeldon 成為2014年活動日的活躍分子。在過去四年中,Skeldon 致力倡導、吸引和動員2000名年輕領袖 。這是在美國城市,可以滿足年輕領袖需求的同類型運動中, 最有效的一個。
2. 非洲
首個非洲的起動日於2015年在南非比勒陀利亞 (Pretoria) 舉行。南非於1994年以前, 在種族隔離時期,經歷了一段艱難歲月。起動日的組織者, 將此視為了解非洲城市的挑戰,並建立新夥伴關係的一種方式。 在首屆活動之後,153個跨越種族界線的教會交換了講台,並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講道。
2017年,在開普敦,德班和內羅畢加入比勒陀利亞的行列,主辦了起動日的路演。 2018年8月,35個非洲城市,將聚集在內羅畢。預計這些城市, 將也在他們自己城市, 開展各有特色的起動日。起動日會觸及的問題包括人口增長速度(非洲的平均歲數17)、城市化速度(預計2050年非洲將有80%的地區成為城市)、貧窮(非洲大部分地區每人每天靠少於2美元來生活)以及伊斯蘭教的矛盾等。祈盼福音得以傳揚、, 並通過教會,以經濟賦權的模式來活出福音。
3. 歐洲
近300名歐洲領袖於2016年10月出席了全球城市起動日,英國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將不少城市運動結連,凝聚在Gather的旗號底下。英國的起動日(MDHK) 於2017年10月在議會廣場 (Parliament Square) 舉行,1000名領袖, 代表了95個宗派出席。發佈文章稱此起動日為“英國教會的新操作方式”. MDUK在中央衛理公會大廳( Central Methodist Hall)草坪外, 舉辦了一場祈禱聚會。該廳恰恰是查爾斯.韋斯利(Charles Wesley) 的母會。這個有1000會眾的聚會, 由福音派,正統派和天主教的領袖主領禱告。MDUK的與會者接受挑戰, 製定一個15年的城市轉化計劃,包括屬靈、公民和社會領域。2018年1月,英國數十個城市開展了後續會議。我們相信,這些城市將在未來幾年內,在自己的城市舉辦起動日。
在MDUK裏,有一團隊是是來自奧斯陸 (Oslo) 的35名成員。該團隊於2018年1月啟動了 '奧斯陸監察' (Oslo Monitor),該項研究確定了該城市在屬靈和社會方面的最迫切需求。它是在祈禱奧斯陸 (Pray Oslo) 的背景下發起的,這是一個包括23個教會的18周祈禱項目。奧斯陸預計在未來幾年, 會有 '奧斯陸起動日' ( MD Oslo )的活動。雅典和莫斯科也舉行了聚會。雅典聚集了市中心的70位領袖,來討論更多的合作機會。 莫斯科會議由浸信會聯盟 ( BaptistUnion) 主辦,重點是傳福音和合作。 在希臘人口中,只有0.3% 是福音派的,莫斯科1500萬人口中, 只有35,000人是新教徒。
4. 亞洲
2018年,我共四次拜訪亞洲,到達首爾,吉隆坡,新加坡,迪拜,金奈和香港。亞洲約佔全球人口2/3,是地球上最複雜的地區。
在亞洲的金奈, 我們舉辦了第一次起動日。在2017年8月26日的聚會上,座無虛席。 這確是一個了不起的聚會, 我們看到坐在人力車司機旁邊的教會主教。 金奈的6000 所教堂, 正為如何影響 2000 個貧民窟絞腦汁。 金奈正出現許多強有力的舉措,包括營商事工,金奈轉化網絡, 以及團結教會的多項祈禱活動。
香港乃是繼金奈在亞洲第二個、在北亞首個舉行起動日的城市,已於2018年3月23日至24日在港福堂舉行。香港的基督教群體, 是充滿活力和美妙的融合 : 第一代基督教徒,歷史悠久的華人教會和前教會領袖。領袖之間共事合議的水平和切望影響城市的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可能甚至認為,鑑於香港貼近中國大陸且具有宗教自由,香港將是世界上最具策略性的城市之一。
起動日的未來
我們的三大首要負擔:
城市化速度(每月接近600萬人遷入城市)
世界部分地區基督教老齡化(平均年齡55歲)
教會分裂幾乎發生在每個城市
我們相信,在未來五年內,我們需要看到起動日方法和戰略的倍增,以具體和正面影響全球。我們相信,信仰群體需要集中精力發展新的教會,因為十年或更年輕的教會, 更有效8倍的接觸新人, 更要動員職場去影響城市, 服侍窮人,以彰顯基督的愛, 並賦予千禧一代和新興領袖權力,因為大多數屬靈運動, 都是由28歲以下的領袖發起的。
我們每隔一年, 將繼續召集全球領袖聚會,並通過教練引導,社交媒體和網絡等形式, 支持當地的起動日。我們也希望提供卓越的研究和出版, 以刺激這個運動在未來的持續發展。
附註
l The journey of Movement Day and the NYC gospelmovement is captured in Chapters 2-4 (pages 27-62 ) inA Disruptive Gospel, Baker Publishing, by Mac Pier in2016
l The New York City Prayer Movement is described inmore depth in The Power of a City at Prayer, InterVarsityPress, by Mac Pier i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