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終身學習

已更新:3月10日

陳玉蓮博士

理大教職員福音使命團總監


我在理大教職員福音使命團(當時的「理工教職員福音使命團」。下稱「使命團」)前身的福音性查經組歸信主耶穌,在理大校園成長及服事。蒙上帝恩典,帶領我有份在1989年組織成立使命團,成為創團團員,也成為第一任團長。2006年,更蒙上帝呼召在使命團作第一個全職同工。

信主後很想認真研習聖經,先後在三所神學院完成神學文憑、學士和碩士課程。我喜歡學習,但學習也不是只限於課堂上課的模式。年屆退休之齡,一心以為不會再讀書了,但每當想到在侍奉崗位確實需要再進深研習時,求學的心就仍然催逼我。


再上路

感謝伯特利神學院前院長陸輝牧師博士,他是第一位鼓勵我報讀轉化型領導學博士課程的前輩。其後在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重遇廖秋棋博士, 1989年(使命團成立之年)他已經在理大任教並參加使命團的小組,他也鼓勵我讀這個課程。掙扎年多,在2017年我帶著戰戰兢兢的心,順服上帝帶領,再踏上讀書旅途。期望藉著這個課程,尤其是在論文寫作中探討使命團未來的發展。


欣賞式探詢

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的「恩.賞.探索」團隊,在2020年7月4日於理工大學為使命團舉辦了「欣賞式探詢峰會」(AI Summit),展開了我的論文「以欣賞式探詢探討理大教職員福音使命團的組織發展」的序章。


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簡稱「AI」)是80年代中期由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庫博瑞德(David Cooperrider)和其同事開始研發。庫博瑞德給欣賞式探詢下了一個定義「一個使人投入和參與建設他們想要的組織和世界的過程。欣賞式探詢根據各人的強項和正向經驗,在協作和公開對話的基礎上共同創造未來。」1 它的功效來自聚焦在組織中最正向的潛力:組織的正向核心(Positive Core),並釋放這個正向核心的能量,以創造變革與恆久的成功。2 它主要以4D:發現(Discovery)、夢想(Dream)、設計(Design)及命定(Destiny)的循環來運作。


多方學習

報讀這個課程,一心想在退休前探討使命團如何走第二里路。記得在神學院上研究導論課時,老師批評我的論文概念太狹窄,只是專注理大使命團,這跟其他大專院校有甚麼相關呢。當時心裏的回應是:我確實只是想著使命團的事,就是在我退休前能夠為使命團定下未來的發展藍圖。當然我知道作為一篇博士論文,這確是太狹窄了。我開始放遠目光,我以前多從近處觀看,現在就學習從遠處觀看。我是一個能幹實務者,卻不是一個讀書做研究的人。每次面對功課,特別是研討及反省,總覺得困難重重,甚至極其沮喪。後來發現這正是我要學習和成長的領域。幸得老師們悉心指導,同學無私的同行,五年來的學習,開闊了我的眼界。

伯神每一位教授的為師為牧心腸,將教與愛融合一起。每一個學科都有很多學習和反省之處,特別是兩次城市學習。2017年的印度之旅,確實開了我的眼界,為著轉化城市,很多忠心愛主侍主的人無悔擺上他們的生命。第一次有幸跟隨慕名已久的柏褀博士(Dr Ray Bakke)學習,還有結連了一群帶著使命的同學,日後更彼此支持同行。


另一次城市學習,因疫情不能外出,卻成就了香港學習(Hong Kong Lab),面對發生在自己的城市,自己的身邊,的眾多社會問題,這些衝擊都成為我的反省。


2020年12月我確診淋巴癌,本可以退學不用再勞役自己。患病期間我仍以欣賞式探詢精神來度過。完成整個化療療程還未得知康復結果時,我已聯絡論文導師商討進度,這都是上帝將一份對論文的感動和堅持放在我心裡。

回望整個課程,上帝的恩典真的超過我所想所求!先是有廖秋棋博士願意收我為徒,沒有他悉心按步的指導,我斷不能完成這個課程;他不單是我的論文導師,也是我的生命師傅,他開闊我的眼界也改變了我的思維。還有數不盡的牧者、前輩、同學和弟兄姊妹,他們的鼓勵、關懷、支持和代禱使我經歷信仰群體的能量。


帶來轉變

我是一個傳統思維模式的人,經常和很快就看出問題並銳意糾正及改良,這樣確實花上很多工夫、精神和心力,而所得的成果往往很少。接觸了欣賞式探詢後,最大的功課是學習「放手」,這個放手是對人、事情、進度的放手。這個放手背後其實是對上帝的「信任」,在信仰路上常說交託和信靠主,現在就是我實踐的機會。我也為自己做了欣賞式探詢,回想服侍的高峰經歷和為自己發夢,我竟然定了這樣激發性的命題:「高飛瞻遠 —— 越理大跨眾校園」。我知道這個向上帝向人向事工開放的心是受研究過程影響,不知不覺的轉化,連自己都很驚訝!

在整個轉化型領導學博士課程,我深深體會到哥林多前書2:9「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繼往開來

2022年4月20日「當使命團遇上欣賞式探詢」分享會,將欣賞式探詢推廣到更闊更深層次。


十二月成立了欣賞式探詢專案小組(AI Task Force),開始了第一次為期12堂的訓練,最難得的是我的論文導師廖秋棋博士親臨指導。「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


這是使命團在理大校園的欣賞式探詢告示牌,願使命團為上帝的國發異夢,深信「神能照着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 啊們!



  1. 伯特利神學院。《「恩.賞.探索」手冊》(香港:伯特利神學院,2020)。

  2. 黛安娜.惠特尼和阿曼達.賽思頓—布倫,《欣賞式探詢的力量:正向創變實務指引》,陳淑婷譯(台北:城邦印書館,2018),40。

4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