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青年基督徒靈性狀況及成長」質性研究—回應與跟進

已更新:5月5日

伯特利神學院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


柏祺中心與證主早前就【香港基督徒靈性狀況及成長】質性研究發表初步報告,簡述受訪的18-29歲青年基督徒之靈性狀況,以及幫助和阻礙他們屬靈成長的因素。受訪的年青基督徒,大多認識上帝多年,也穩定參與教會,所以未能反映不穩定參與教會年青基督徒的狀況。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不同,後者以數量和數據了解研究狀況,而質性研究是以深入訪談,了解和探索研究題目,歸納觀察進入深度探討因此,這次質性研究雖然只訪問了15位青年基督徒,未能概括整體香港青年基督徒的屬靈狀況,但仍讓我們了解到穩定參與教會之年青基督徒的具體屬靈經歷。


此研究著重了解受訪年青基督徒的靈性狀況和與神的關係,而不是傳統靈修讀經,教會出席率等指標性的理解。研究結果發現,穩定參與教會的年青基督徒很著重反思信仰。在不同階段中,他們也努力尋求信仰與生活的結連、意義和答案。年青基督徒也面對不少疑惑和迷思,但缺乏與他們生命同行的引導,與他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為了更深入理解和回應研究結果,柏祺中心與證主在7月舉行了5個焦點小組,討論研究結果及提出回應。焦點小組成員包括青年基督徒、青年牧者、資深牧者和教會領袖。他們對青年基督徒的牧養,都提出了更多想法和跟進。


傳統教會教條式教導對年青基督徒的影響

從研究結果和牧養中,焦點小組觀察到,年青基督徒深受傳統教會教條式教導的影響。他們認為傳統教會強調信徒要做得好,以及著重教導“對與錯”等宗教化思想。因此,青年基督徒缺乏經歷信仰的體驗,也沒有討論問題和提出why(為什麼)的空間。研究中的青年參加者表示,他們感到要做對做好才可以返教會,好像當中沒有容許軟弱的空間。教會的制度和現況,似乎沒有讓青年基督徒討論和體驗信仰的空間,令他們對信仰的將來缺乏想象。這些觀察與柏祺中心早前有關離堂會的研究結果相似。

焦點小組的成員認為,青年基督徒需要安全的環境和空間,平等而受重視的關係,得到聆聽,理解和明白,也希望自由地討論信仰,不是被指責和教導, 而是可以分享最深入的感覺和思想,探討包括 LGBT、拍拖、婚前性行為、紋身等生活話題和反思信仰結連。


單對單的屬靈同行和導引

焦點小組對幫助和阻礙年青基督徒屬靈成長因素的研究結果,有深入的討論和反思。



研究結果顯示,幫助年青基督徒的因素,讓他們記得神的同在、記起上帝和反思信仰;而阻礙他們屬靈成長的因素,拉走他們,生活中「少了」記得和經歷上帝,甚至不想面對、逃避、拖延面對上帝和信仰。焦點小組成員認為,青年基督徒在生命中,需要與他們同行的指導者(Mentor)。Mentor 可能是教牧、導師或願意同行的屬靈長輩。他們的角色可以與年青基督徒單對單同行,討論和經歷信仰,幫助他們探索,記得和體驗上帝。當中不少焦點小組成員認為,靈修導引能幫助年青基督徒整理和體會上帝在生命中的同在。這樣的同行不像門訓或具指標的訓練,而是單對單靈性交流和同行,不是提供答案,而是討論和反思。


此外,焦點小組中的年青基督徒,亦討論到小組群體的共同信仰經歷,為他們帶來鼓勵,讓他們感到有弟兄姊妹一同經歷信仰的成長和挑戰。但更重要的是小組的組成,應該是自然的組合,讓處境和價值觀相似的弟兄姊妹,組成真正同行的小組。


疫情後青年牧養的重新想象

焦點小組的參加者分享表示,疫情後必須更新青年牧養。年青基督徒深受過往幾年的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面對不少信仰的掙扎和挑戰。教會恢復實體聚會後,著眼於信徒的出席率,或擔心網上崇拜影響他們的專心參與。研究結果讓焦點小組參加者理解到,最重要的不是出席率,而是怎樣真正與青年基督徒同行,幫助他們找到他們信仰的管道和盛載。教會也需要真正把權力和決策,與青年基督徒一同分享,讓他們共建教會的發展和想象,亦鼓勵他們在堂會內外經歷和展現信仰。青年基督徒需要真正的同行和信任,他們願意更多經歷神和探索上帝,但他們也在想,花時間在教會中對個人有什麼幫助?


總結

青年基督徒是基督教的現在和未來,這次研究,讓我們從實證上了解他們的屬靈狀況和需要。他們需要深度的屬靈同行,幫助他們反思和經歷上帝。研究團隊再次感謝參與的受訪者,願意分享他們的故事和與上帝的經歷,以及焦點小組成員分享他們的觀察和經驗。盼望接著的發佈,會讓信徒群體得到更多的啟發!


318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