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急劇轉變中的牧養更新和信仰展現--<<香港市民對基督教觀感調查報告2021>>結果和反思
已更新:4月6日
許家欣小姐
伯特利柏祺城巿轉化中心城巿事工研究主任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於 2021 年7 至8 月期間,舉行了香港市民對基督教觀感調查報告2021。研究以電話隨機抽樣的方法,共訪問了2,013 名18 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以下是受訪者的宗教背景:

以上的基督徒數字與2018年中心的研究《究竟香港有多少基督徒》1 所預計的20%-29%較為相若。對比教新普查所得大約4%香港人口有參與教會崇拜,剩下差不多15%自稱基督徒的信徒可能是在教會以外。以香港人口的17%計算,基督徒人數大概超過一百萬人。他們可能在少年時期在基督教學校認識耶穌,但沒有參與教會,或是離堂會。重要的是他們仍然承認自己是基督徒。結果再次提醒我們思考如何牧養教會外的信徒和與之同行,鼓勵我們在城市中展現不同面貌的信仰經歷,一同活出信仰。
基督教辦學及社區服務帶來的信仰展現
研究的另一部分問到受訪者對香港基督教不同層面的印象評價:

上述結果反映整體受訪者對基督教不同層面的評價頗為正面。在提供社會服務和辦學的層面上,評分都較高,可見在服侍社區的層面上,教會、基督教機構及辦學團體具有正面的信仰展現。同時,這些服侍也提供了社區與基督信仰的結連。基督教社會服務及辦學在香港有長遠的歷史背景,機構的信念和文化,以及傳遞的信仰價值和忠心的服侍,都見證著基督教信仰,和帶給社區祝福與影響。
在這急劇轉變的城市中,社會服務和辦學仍然為香港市民提供穩定和有質素的服務。伯神轉化型領導博士畢業生趙碧琪博士的論文2研究基督徒校長的轉化領導,在基督教幼稚園中對教師團隊能帶來投入和影響。基督教的社區服侍在城市的信仰展現中,實在是值得發展和重視的。
教會的公共參與和城市的轉變
因應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研究也問及受訪者,有否因為這些事件,改變對香港基督教的印象:

由上述結果可見,基督教在社會運動和疫情中的角色,也令市民對基督教的印象出現變化。特別在社會運動中,不同教會、機構或教牧都有不同程度的取態和參與,所以有大概30%的受訪者,對基督教的印象變壞或變好。當中的觀感應該也受參加者本身的政治取態和參與程度影響。
此研究又問及受訪者對香港未來前景的樂觀程度,以及受訪者在未來兩年的移民意向:


這部份的研究,讓我們了解到香港市民對現狀不太樂觀,從而讓我們知道需要更體貼地與「留下來的人」同行。差不多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香港前景不樂觀,他們可能懷着較負面的情感,繼續在香港生活。面對社會環境急劇轉變,教會需要更多轉化和更新,讓上帝帶領我們在夾縫中尋找盼望和意義,服侍城市的需要。
研究能帶來更多反思和啟發
這次研究顯示,此類型問卷調查能讓基督教界更了解香港市民對基督教的印象,以及城市的狀況,並理解這城市的福音需要。美國的Pew Research Centre 和 Barna Group 也有定期訪問非信徒對基督教的看法,並與不同時期的回應作對比。當中Barna 在2016年於英國進行的調查中3, 更仔細問到受訪者對於耶穌基督的看法,以及他們對基督徒的印象。結果包括43%少數族裔背景的受訪者認為耶穌是先知或信仰領袖而非上帝;以及64%的受訪者認為基督徒是友善的。這類研究能幫助教會和基督教機構更了解未信者對基督教的理解和福音需要。這些研究結果也有助我們設計佈道和服侍方法,更有效地服侍未信者。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究竟香港有多少基督徒?》https://www.bethelhk-rbc.org/research/究竟香港有多少基督徒?
Becky Chi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istian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 Commitment In Selected Christian Kindergartens In Hong Ko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gkNhIDjgRGmqn1XJXI4efTkPZK9mIqt/view?usp=drivesdk
Barna Group “Perceptions of Jesus, Christians & Evangelism in the UK” https://www.barna.com/research/perceptions-of-jesus-christians-evangelism-in-the-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