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就是喚醒生命 -靈性化的生命力領導
已更新:3月13日
古倫神父 Anselm Grün
在過去幾年間,我發現西方企業對於聖本篤修會的領導原則 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且,對於經濟倫理的問題,以及在領導任務中對於「價值」的重視,人們的觀念都已逐漸能夠開放接納。許多企業察覺到,一心一意地「向錢看」:高薪、 高獲利,並無法鼓舞員工士氣,也無法創造出美好的企業文 化,而負面的工作氣氛,長期也會對企業成果造成負面影響。
以價值來領導

當我談到「領導」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以本篤修會傳統中的 主題「領導就是喚醒生命」為主,或者是強調用「價值」來 領導。我所謂的「以價值來領導」絕對不是舉起道德化的手指來譴責別人,或者要讓別人的良心不安。「道德化」的做法絕無法喚醒任何「價值感」。在此,我想更深入地推崇「價值」的本質與重要性。因為我深信:「價值」才會讓生 命更有價值!「價值」也才會讓企業與組織具有價值。沒有價值觀的話,我們的共同生活圈就毫無價值可言。而輕視價值觀通常也跟「輕視自我」與「輕視他人」有關。這種「自我輕視」同時也會導致企業共同體失去價值,長期下去,甚 至也會使企業失去財務上的價值。
相反地:如果企業以「財務價值」為中心的話,通常也意味 著忽視人的尊嚴。有些人認為,必須等財務價值達到預定的財務目標之後,我們才有能力顧及倫理價值。但這對我而言卻是錯誤的結論。有一家位於德國南部施瓦本地區 (Schwaben)的企業邀請我去演講,題目是:「藉由尊重創 造價值」。他們確信,重視倫理價值長期也將有助於財務價值的創造。倘若輕視價值觀,或許短期能夠獲取錢財方面的利益,但長期而言,卻會對財務價值造成傷害。如果完全固守財務價值的話,長期必然會陷入困境。輕視他人將會造成輕視自己,輕視自己則會引發各種病症:一開始是沮喪,然後是皮膚疾病,最後則是各種嚴重的感染。而輕視他人也會 讓人們無法形成共同體的關係。

在拉丁文中,價值(Werte)一字就是「virtutes」,意思是力量的泉源,讓我們有創造力,也讓我們在工作上得力。而英文的「價值」(value)一字源自於拉丁文的「valere」,這不只是「強壯」的意思,還包括「健康」的意涵。「價值」可以讓人們身體強健,也會在團體中創造出健康的氣氛。「價值」對於人們的「身體痊癒力」具有決定性的貢獻,注重自身價值的人,就會產生抵抗力,這和個人身體的自癒力息息相關。一直垂涎財務成果並無法創造出有益健康 的工作氣氛,重視價值才能造就健康的組織文化。我發現今天盛行的「控管法則」和人與人之間「不信任」有著密切 的關連。但是,懷著不信任的態度只能讓人看到「不信任的現象」,而不是一種讓人有興致在其中發揮創意的工作氣氛。
由重視自己的價值和尊重自己開始
唯有重視自己的價值和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夠用價值來領導。凡是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的人,就必須靠著貶低別人 來提昇自己的價值。耶穌在路加福音中針對「以價值來領導」提出一段話:「世上的君王有管轄人民的權力,而統治者被尊稱為救星;但是你們不應該這樣。你們當中那最大的,反而應該像年幼的;作領袖的,應該像僕人。」(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5節)耶穌在此批評兩種負面的領導方式,第 一種方式就是:我必須貶抑他人,讓他們來相信我的偉大。 一旦如此,最後我就只能在自己以及自己的偉大上面打轉。 我就無法對我所領導與管理的人、事、物開放心胸,而且, 我們根本無法從「貶抑他人」的態度期待達成任何偉大的績效。耶穌批判的第二種領導方式就是:為了到處獲得肯定而 必須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慕尼黑的精神科醫生哥洛斯 (Albert Görres)曾說:「有些部門主管只不過是在周遭收集一些馬屁精而已!」當然,在這些馬屁精身上,也不必期待任何績效。有些人成天只想著自己和自己的形像。我想說個例子:我有一次在一家精神疾病的治療中心主持專為醫師 和治療師所舉行的「默想日」活動時,這家醫院的院長,同時也是醫院的創辦者也一起參加。建立這家醫院對這位院長 而言是一件很大的功績。但是,他具有一種自戀的人格特質,他要透過這家醫院,在公眾佔有一席之地。有些病患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現象,他們跟院長說:「事實上,你跟我們一樣!」這個院長會把所有優秀的醫師和治療師開除,因為他怕這些人會搶走他的人氣。如果我必須因為害怕某人比我更受歡迎而開除這個人,我就會在此浪費許多潛力。心理學家推測,在一般公司中,大約30%到40%的潛力是浪費在這些不成熟的遊戲當中。在我們還沒有幫員工不斷加油充電之前,我們必須先節省員工在藐視價值、不成熟的敵對鬥爭或嫉妒與猜忌所浪費的潛力。如果我們要對公司做個絕對性的指標,以記錄員工每個行動的話,這一定會反映出對人類價值的深度不信任。這終究會耗費人們的心力。我不但無法喚醒員工的生命和健康,反而阻礙他們的生命。

耶穌則跟這些負面的領導方式完全相反,他提出「服事」的 領導概念。在拉丁文中的「侍者」是「servus」,它原本是 指,在戰事前線和戰場指揮官之間跑來跑去,傳遞正確戰事訊息的人。所以,領導就是:讓資訊流通。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充分獲得資訊,這就代表對員工的尊重。
領導就是:領導人們的心靈
而希臘文的「侍者」則是「Diskonos」,這是指「餐桌旁的 侍者」。當你到一家很棒的餐廳用餐時,服務生一定會希望客人覺得菜色美味,讓客人有賓至如歸般的享受。這對我來說正反映出一幅領導的圖像:領導就是喚醒員工的生命,服事生命,誘發出生命力。這對員工來說很好,因為他們可以藉此振奮活躍起來,最後,就會對組織產生正面的影響。領導者不是在剝削員工,而是在服事員工,為了喚醒他們的生命力而服事。
不過,該怎麼做才能喚醒員工的生命呢?領導者必須自己退後一步,並仔細觀察每個員工且認真思索:我該如何開啟這個員工的心?為什麼某些事情會卡在這個人身上?我想要傳達給他甚麼?我應該發揮更多想像力,看看如何誘發出他的生命,而不是一味地在他的弱點方面奮戰。

領導需要深刻瞭解人心,也需要機動性。聖本篤認為,領導就是:領導人們的心靈。所以,領導不是帶著人東奔西跑, 把人當勞力來使用,而是正確對待人的心靈。領導人們的心靈正意味著,注重人們的內心,重視上帝為他們所創造的原始、獨特形像。領導者應該讓人們實現上帝為他們所創的原始形像,並活出上帝所信任的樣式。真正的領導就是與人們的心靈對話,並鼓舞他們的心靈。如果一個領導者不重視或壓制人們的心靈,他就會切斷人們心中的泉源,終止他們從內心湧出的想像力、工作興致與創造力。
跟心靈對話就是,為創意開闢一個空間,就像薩克里頓說的,一個創意的「聖地」:「一個想要透過創意來解放心靈的領導者,必須先開闢出一塊聖地,在這塊聖地中,錯誤不會被譴責,而是被當成一種有用的經驗累積。」薩克里頓以一家大汽車廠克萊斯勒為例來說明這個觀念。克萊斯勒的老闆拉寇卡(Lee Lacocca)非常支持一位小汽車的發明家史貝利西(Hal Sperlich),並讓他的發明得以在市場上實現。史貝利西已經在競爭對手福特汽車公司做了十年徒勞無功的發 明研究。當他被拉寇卡挖角到克萊斯勒公司,並給予同樣的支持後,就像為克萊斯勒公司注入一股創新的動力,使該公司蓬勃發展,股票蒸蒸日上。重視人們的心靈比以往任何只重視本益計算的企業策略為公司帶來更多收益。
結語
我們所處的時局愈是艱困,工作場所裡的氣氛愈是不安,公 司的未來愈是不明,我們就愈需要好好與自己接觸。我們應該聆聽自己的內心,好讓我們能與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內心接觸。若讓自己受外來的問題催逼,那麼我們就成了被驅趕 的人,我們就變得不自由,我們的反應是被逼出來的。只有我們與自己的心靈及其智慧接觸,才能對外在的環境做出有創意的回應。
節錄自《領導就是喚醒生命》及《價值領導,勇敢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