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堂會」肢體盼望的愛與同行 質性研究初步結果
已更新:5月5日
柏祺城巿轉化中心
本中心於去年底,在「留堂會、離堂會」問卷調查研究中 ,發現「離堂會」的信徒在沒有返教會的情況下,仍然有一定的信仰成熟度及持續表達信仰。(https://bit.ly/2JBRWT1) 由於我們希望更深入探討離堂會肢體的故事和經歷,我們在今年,進行了第二階段的質性研究。以下是質性研究的初步結果,包括離堂會的原因、他們在教會中美好的回憶、以及他們所渴望教會的元素。
我們個別訪問了17位離堂會肢體,年齡介乎20至60歲,當中6位在訪問時,已返回教會聚會。他們部份曾經參與第一階段的研究,而受邀接受訪問,其他是透過本中心研究人員的友好關係介紹而受訪。所有受訪肢體,都是曾經多年恆常返教會,有很大部份曾擔任事奉崗位和領袖角色,在離開教會後,仍然確認自己的信仰,承認自己為基督徒。每一個訪問,大約在一小時內完成,並以錄音記錄。我們及後把訪問內容轉為文字稿,並整理當中提及的主題,有以下的結果(斜體句子直接引自受訪內容):
主題一:離堂會的原因
不少受訪者提到離開堂會的過程和原因,都分享到他們感到失望、生氣、無力、疲倦。離堂會的原因包括:

正如早前我們發佈的問卷調查所言,離堂會的主要原因是:教會的一些做法叫人失望,以及不喜歡教會的文化。這次質性研究中受訪者的回應,主要也是圍繞教會制度和教會處事手法,以及教會對政治社會議題的回應。有受訪者提及教會像社區中心,缺乏靈性的交流,寧願在個人層面經歷信仰,不被其他人影響。當中受訪者也提及生活上的挑戰,特別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加上未能在教會內經歷上帝,所以選擇花時間在返教會以外的事情上。他們也能清楚分別教會不等於上帝,所以不會因為教會有問題而離開上帝。
主題二:離堂會後仍維持與上帝的關係
大部份受訪者都減少了讀經祈禱等信仰表達,但神在他們生命中的角色,並沒有因在堂會內外而改變。在他們生命裡,上帝仍然有重要和堅定的位置。以下是他們形容上帝在生命中的一些角色:

祂在我生命仍然很重要,因為我不論乖不乖,只要我有需要,祂都在我身邊,這是很重要。
我很深信祂是我的救主和對我好的。祂有很多恩典。就算我不返教會,我都覺得祂在我身邊,在我生命裡面。
主題三:在教會的美好回憶
訪問中,我們問到離堂會肢體,在教會的美好回憶,不少都提及青少年時期跟弟兄姊妹的經歷和分享,以及教會是他們成長的地方。他們也很懷念有深度的講道和聖經真理的教導。
初中的時間返教會每次都有成長,無論是信仰上,聖經知識上,或對我自己的價值觀建立。
以前的牧師很厲害,很能啟發,他們理解聖經,教得真的很入腦。
第一就是群體,第二就是聖經真理,很多價值觀對錯的建立,對今天也是很受用。
第一是愛。找到很好的導師和朋友。第二是知識上,真的學到更多關於信仰,繼而實踐出來
主題四:心目中渴想的教會元素
不少受訪者在訪問中都說 “其實我很想返回教會"。重返教會的受訪者都表示,重返教會是因為親密的弟兄姊妹邀請。當我們問及受訪者心目中渴想的教會元素,以下是他們希望在教會見到的:

他們會聆聽我講話,我很多話說,他們不會打斷我,在我們聊到有點離題的時候,他們會陪我們離題,如果我想再討論或不明白,他們就會陪我去聊。他是著重你個人比起要跟著流程去重要。
首先是同路人,返教會每一個弟兄姊妹都可以互相支持,這是很重要,還有我可以更新自己,吸取不同養分,對我生活中不同的事情有新的角度。屬靈的角度,跟生活接軌的屬靈看法。群體會堅持的價值讓我可以無限的付出
思想開放一點,減少人的元素影響宗教信仰的經歷
希望在教會中見到有上帝,關係帶動使命同心在教會和社區中一起事奉
受訪的離堂會弟兄姊妹渴想的教會元素,不約而同圍繞著愛和同行的群體、有深度的講道和聖經教導。值得留意的是,這結果只反映部分離堂會弟兄姊妹的經歷和感受,有不少肢體在離堂會後可能慢慢離開信仰。但我們只希望用不同研究方式,更多了解這些肢體。訪問之後,差不多每個受訪者都感謝我們的訪問,因為沒有人問過和聆聽過,他們離開堂會的經歷和感受。在此,我們感謝每一位分享的生命故事的肢體,盼望天父繼續讓你們經歷到祂的愛和豐盛。
結語
近月香港發生的政治事件,有不少教牧走到最前線作牧養和關顧,某程度上,回應了離堂會者認為教會離地的不滿。盼望教會一同見證上帝真實的愛與同行,盛載想在教會中得平安的非信徒和離堂會肢體。我們稍後會進一步舉辦發佈及座談會,邀請更多牧者和信徒領袖回應。盼望能帶來更多討論和交流,一同了解和支持堂會內外的主內肢體,並探討相關的牧養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