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退而再修:事奉再翱翔

已更新:5月5日

黃崇護牧師夫婦

2012是崇護60歳之年,我們選擇了按教會制度,從事奉崗位退下來,憑信心過退而不休的生活!感謝神,讓我們在過去十多年,有份參與國內的神學教育事工;主若許可,深信我們可能還有20至30年的服侍呢!


偶然遇見一位牧者,談起伯特利神學院柏祺中心的教牧學博士課程,掀起再進修的念頭,深信對己事奉的反思、對神學教育事工的發展,必有裨益!感謝神,同工的辦事效率真快,二、三個月的時間,就已辦好入學手續,並開始上課, 真喜出望外!


起初,還以為退休再進修,不必急進;於是在陽台設置香茶,嘆嘆慢板,好好享受讀書樂,可好啊!誰知一夢醒來, 進度太慢了,課後兩個月,交功課大限即將到了,迫得拼命追趕起來!感恩是退休後事奉可以自己編排,若以往全職事奉時的忙碌,恐怕會交不出功課來!


學習科目圍繞城市轉化、事工創新為題,十分實用、有趣。 我們從宏觀的全球化角度,近觀的都市化的影響,微觀當前教會所面對的新需要及新挑戰,從而反思未來服侍的方向、 模式及發展。透過不同學者的著作,燃亮了不少好點子,經 同學們研討交流,再得資深老師畫龍點睛教導和指點,讓我們反思再反思,領悟更新與創意,實在受益殊深。


其中兩個課程特別有趣,就是要去兩個國家做城市硏究。一個是中國的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城市研究。我倆在中國跑了20 年,以為已知道很多,什至曾被誇是中國通!這麼一行,更肯定的,是我們知道的很有限,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另一個 是土耳其的七教會遺址城市研究,若不是課程要求,我們從未想過去土耳其。


這些城市研究與旅行團觀光很不一樣,要先閱讀當地歷史、 文化及宗教等書籍才可出發,然後,每到一處,我們都會請當地教會或個別人士介紹那裡的情況和發展,更有城市宣教的長輩柏祺教授親臨講解,真叫我們大開眼界。土耳其之行,看到七教會遺址,我們既興奮又唏虛。興奮是常在聖經 裡讀到這些教會名稱,今天竟站在當中,親身體會聖經歷史的真實性。唏虛是,縱然昔日能建立輝煌的建築、文物,可惜這些都經不起時間及環境的衝擊和考驗,大都變成廢墟, 只供遊客觀光遊覽!

現今,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裡,人們都在追求「多、大、 強」,連不少教會也在追求倍增、人多、教堂大、組織強等等,若他們來土耳其走一走,靜思事工的意義和方向,想起一代偉人如約翰、保羅、日後的教父先賢等等,他們一手所建立的,都不能長盛久存,那我們這一代的人,該做什麼, 才可持續增長呢?在多災多難的世代裡,教會常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縱使教堂被毀了、倒了、組織跨了、散了,門徒 被逼四散,福音還是隨著門徒而擴散,天國仍在擴展!故建立門徒的生命才是長存,這實在值得深思及認真實踐的。


終於進入寫論文了,這是我們最痛苦的一關。探索研究課題,找資料,做調研,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心思。感謝神,讓我們在退休後、時間較自由安排時,才來修課。最後階段, 我們得閉關半年,不見任何人,出差的服侍,也請別人代 勞。每天在家中苦幹10多小時,才能完成初稿,加上課程主任老師積極催速及鼓勵,老師們的忍耐及悉心指導、批改, 幸然過關畢業!全是主的恩典!



本以為讀書是完成一個心願,沒想到2015年六月份畢業,十月份便有一所神學院校邀請我們留在當地,成為他們的客座老師,還拉我們去看房子,盼可租下來,讓我們居住;可惜我們已答應幫忙其他院校,不便獨留一處,只好婉拒,日後仍繼續遊走不同院校,做門徒訓練及教導實踐性課程。2016 年初,又接另一神學院邀請,參與教授科目。這些機會,都是我們未曾想到的,實在感恩。正如耶和華神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賽55:8)


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