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轉化城市 服事社區

已更新:3月14日

謝安琪


舉目向田觀看,莊家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 下)

事工回顧


受柏祺城市宣教的異象感動 (這異象並不是由去年6月9日畢業,從淚光中接過柏祺院長掛在畢業同學手臂上的一塊毛巾開始,而是早于在課程中,從到印度學習,參觀城市並其轉化網絡— 轉化貧民窟、紅燈區開始,我感到震撼和啓發,因而開始了這個異象),在課程當中,我整合了自己的專長,並 在2010年尾,以服事長者和在職人士為主要對象,成立了城市健康事工(簡稱UHM)。[1]


在神的帶領下,UHM從一個老社區— 觀塘(長者人口達十三 萬,新舊社區交融的區域) 和一個新社區— 將軍澳(一個新 發展、配套逐漸完善的新市鎮)開始實踐城市宣教,將城市宣教,具體落實於社區當中。所以事工的實踐,其實就是課程所學的延續。直到現在,服事社區分別成立了20和14個 月,當中建立了兩個康體跳「健膝操」的平臺— 樂華平臺和 文曲裡公園平臺。現在,每個平臺都恒常有10-20多人來跳康體操,每個平臺都與一間地區教會成為合作夥伴,並且舉辦小組。期間,教會分別舉辦了4次和2次的雙月生日會,也分別帶領了2個和1個地區街坊信主。隨著時間的流動,我們與街坊關係的增進了,福音的元素可以慢慢地加入和深化,服事的人以愛心陪伴所接觸的街坊,一同成長。



仿效道成肉身的耶穌


透過在柏祺僕人領袖課程的訓練和深化,進入到服事社區的模式,也就是仿效耶穌道成肉身的方式,我們下到社區。我 們的接觸點在社區的球場和公園,我們進行廣場式的免費健康運動帶教,藉此接觸街坊,並與他們建立良好友誼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起分享飲食、養生經驗、健康知識、 分享關懷、分享來自於耶穌的愛。我們進入街坊的生活當中,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同面對生活上的困難, 包括健康問題。我們身體力行的,嘗試為社區帶進強身健體的意識和行動,並示範一種健康操練的模式,帶領他們參與到這種模式當中,去實踐操練全人健康的生活。


我們應如何回應老人化社會?


香港正在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結 果,在二零一一年,香港有941 312名65歲以上長者,佔全港 人口的13.3。在二零一 一年的18個區議會分區當中,在觀塘居住的長者數目最多,佔長者總人數的10.8% [2]。UHM於2011 年1月9日,在觀塘樂華社區禮堂舉行開幕儀式時,偶然間發 覺來的長者原來是那麼多的,於是受感動,留下來長期發展長者事工,這可謂是歪打正著。兩年間,UHM在觀塘和將軍澳西貢區共主辦或參與了4次的「健康同樂日」,集文娛表演、齊跳「健膝操」、訊息分享、量血壓、中西醫義診、攤 位遊戲等形式,吸引不同年紀的人,尤其是長者參加,並回應他們的需要。去年12月,我們更有機會來到一間護老院 (新蒲崗劍橋護老院),與地方教會(信義會主愛堂)合辦聖誕聯歡會。將來,UHM不排除與承諾長期跟進護老院的教 會,再次合辦聯歡會,服務居住在護老院的長者。


訓練牧養退休人士的迦勒事工創辦人黃潤珍女士認為,長者 事工仍然是很大的福音禾場,教會需要瞭解他們退休後的生 命轉變,如自我價值衝擊、失去親人、健康問題等,全都都是福音的切入點。對於教內的退休人士,她不贊成將他們負面地標籤化,應該視他們為教會的禮物,若教會能裝備他們,便能使他們成為強大事奉軍隊[3]。相信這善用長者資源的觀點,會給教會長者事工,帶來一個新的革新。


「關係」的重要性


參與公園「健膝操」事工,差三個月就兩年了,筆者深深體會,社區的街坊,帶著民間信仰和傳統,他們未必能一下子 就接受福音,他們甚至會抗拒福音,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磨 合,他們對服事者的認識和信任加深,彼此往往就培養出深厚的情誼,於是,我們發覺,街坊開始不那麼抗拒福音,並且開始在生日會裏面一起唱詩歌,聽福音故事,聽見證,願意一起祈禱,願意分享「拿手」食物,甚至願意參與做義工。例如,我們做老人院佈道,需要在一批送給院友的襪子上繡上床號,結果一經呼籲,兩個平臺的街坊紛紛響應,拿回家幫忙刺繡,連同合作的教會姐妹,結果在短短一個禮 拜,就能把共150多對襪子的刺繡工作完成!所以,當禮物送給老人院的時候,感動了院友,也得到院方的稱許。在街坊參與康體活動、交誼的過程中,福音種子就這樣慢慢種下來 了,相信,到了成熟的時候,就能一一收割!



培訓領袖 - 康體導師


在撰寫柏祺的畢業論文時,筆者曾訪問了香港十間康體事工機構。當問到對於持續發展、薪火相傳和異象的延伸,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麽,幾乎是所有康體機構,不約而同地說是培訓人才、培養接班人最重要。隨著在十八區推廣跳「健膝操」作為全人健康的維護,我們需要培訓各區的「健膝操」導師。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開辦了兩期的「健膝操」導師班。


願導師們帶著轉化城市、服事社區的異象,薪火相傳下去! 願感動柏祺博士那城市宣教的靈,加倍的感動我們,去共建那美好快樂之城![4]



——註釋—————————————————————————————————————

1 參考網址:http://uhmorghk.mysinamail.com/

(http://uhmorghk.mysinamail.com/)

2 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長者〉,《新聞公報》,2013年2月18日更新,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02/18/P201302180353.htm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02/18/P201302180353.htm) (2013年4月21日讀取)。

3〈長者牧養新思維退休前籌畫遠景〉,《基督教週報》,第 2509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2/ti20120923.htm)期 (2012 年9 月23 日更新),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2/ta2018356.htm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2/ta2018356.htm) (2013年4月21日讀取)。

4 謝安琪,《從對香港基督徒運動習慣的調查看香港的康體事工》(2012),頁93-4。

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