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馬尼拉--見證城市轉化的福音工場
已更新:5月5日
劉旭東
城巿睦福團契義務副總幹事
這一次的學習體驗帶給我們不可多得的生命啟迪,馬尼拉也實是我們認識城市轉化中不可缺少的實驗工場。雖然在我們這群學生當中,有人已多次來到馬尼拉,有人在國外、中國大陸等地居住了超過十年,也有曾服侍不同地區的窮人,也有在教會或商業機構中累積了不少資歷的,也有很豐富作領導的,但是在一同學習和彼此分享中,我們獲得在人生當中不可多得的一次經歷。
不公義的處境
在八天的行程中,我們走訪了超過三十多個教會、機構和基督徒領袖,常穿梭進出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在馬尼拉,有約500萬人口散居在不同的貧民窟中,約佔當地人口40%,其中湯都區 (Tondo) 最為擁擠,也是世界上發展最低的地方之一。然而,位於馬尼拉另一端的馬卡蒂(Makati),則擁有高檔商場,櫥窗內擺滿名牌商品,號稱菲律賓的華爾街,背後的貧富差距極大。
菲律賓最富裕的10% 人口控制了80% 以上的經濟命脈,貧富差異不僅顯現在收入上,2% 的地主控制了全國70% 以上的土地。雖然在1986年菲律賓以人民力量趕走獨裁,但20多年後,菲律賓人的生活似乎沒有明顯的改變。由於鄉村地區的貧窮狀況嚴重,而且沒有就業機會,每年有不少人需要離開家鄉,前往世界各地工作,每天估計就有三千二百人離開菲律賓到外地工作。一無所有的貧民無以為繼,便以位於馬尼拉湯都區(Tondo) 的垃圾堆田區斯莫基山(Smokey Mountain) 為家。1990年代,居民卻被迫遷出湯都區,他們紛紛轉往鄰近的巴雅塔斯(Payatas) 垃圾堆田區。我們走到巴雅塔斯的垃圾山旁,發現那裏的垃圾山約有7層樓高,每天有上百輛垃圾車進出。由於居住環境惡劣,居民常罹患疾病,兒童也無法接受教育,但那裏卻是他們尋求溫飽之處。我們一面聽牧師講解教會在當中的服事,一面參觀一間不能再簡樸的小教堂。
當我們晚上回到高檔商場中享用相等於貧民數個月收入的一頓晚餐時,在冷氣房裏討論菲律賓不公義的處境時,面對兩極的生活模式,我們心裏感到難過,思想上帝難道不看顧馬尼拉這些受苦的人嗎?但上帝卻告訴我們,很快這份憂傷便會隨時間而消失。主耶穌道成肉身,為人受苦,為面對不公義處境者帶來盼望,從來沒有離開貧窮人。祂要與我們同工,要我們以行動去回應。上帝把我們帶進馬尼拉,就是要看在這城市轉化福音工場的眾多見證── 上帝愛這城。

受傷生命的見證
當地不少家庭由於貧窮的緣故,孩子亦需要工作以幫補家計。他們的工作離不開售賣香煙、洗車、搬運或地盤等工作,或在廢棄物堆中討生計。雖然生存條件極為惡劣,並且天災連綿,例如在2013年11月,海燕颱風就造成了超過7350人死亡,但菲律賓人仍樂觀知足。在多間教會和機構裏,我們看到小孩子快樂地歌唱,少年人投入地敬拜,婦女們喜樂地分享她們人生的轉向。很多家庭被重新建立,教會和機構把孩子從街頭帶回他們當中,使孩子安頓下來,生命得以重整,建立幼兒園、學校,提供職業及科技培訓,訓練他們成為主的門徒,甚或是傳道同工。
在這幾天裏,我們體驗到的,不是我們能為菲律賓付出甚麼,而是去反省如何回應與上帝同工去成就城市轉化的使命。菲律賓的機構和教會在貧窮人當中全人的關懷,讓我們看見他們教會的復興和弟兄姊妹的熱誠。菲律賓85% 以上的國民信奉天主教,他們擁有不一樣的屬靈遺產── 談福音的時候一般不是談及有關脫離偶像或不信神存在的問題,而是思考如何回到自己生命當中那份真摯的我,重新認識耶穌,並經歷全人生命的改變── 上帝愛這民。
不一樣的委身

走進不同的聚會裏參與敬拜,無論是在數以萬計信徒的教會中,還是座落在貧民窟中擠着數十人的平房裏,我們看見的是神如何透過人的智慧、聖靈的感動、聖經的教導,讓不同堂會可以建立朋友系統的門徒訓練、國度的視野,著重宣教的使命,加上弟兄姊妹彼此的真誠相交,使教會變得更興盛。這裏的基督徒具體見證沒有甚麼可以把我們和耶穌的愛隔絕,使他們不單是星期天的基督徒,乃是將整個生命在任何時間,無論在教會裏、職場中和家庭裏都甘願為主擺上,為福音作見證。其中,更有不少在軍隊和政府當中,帶來更新和復興的見證。
我們同時認識到很多弟兄姊妹願意仿傚耶穌道成肉身,住在貧民窟當中。以「與貧窮人為伴」(Companion with thePoor) 的事工為例,他們以兩年為訓練期,培訓地區信徒領䄂,在不同的貧民窟中植堂,建立以小社區為本的堂會。不同的機構也在貧民窟中,開展各類以小社區為中心的互助計劃,配合教會發展教育和扶貧事工。窮人實在太多,的確令人束手無策。雖然面對資源和人力限制難以全面回應,但弟兄姊妹卻全力以赴回應上帝的呼召,沒有停下來,他們正見證着福音如何轉化社區和城市,並多次鼓勵我們回港後不要為看不見的將來而失去盼望,叫我們一同忠於教會使命,回應上帝的心意──上帝愛教會。
眼看過去數十年,香港貧窮問題不斷惡化,成為全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對服事貧窮人的機構和同工來說,實在令人氣餒。看見菲律賓基督徒的忠心服事,自己在當中也受到很大的激勵,亦更新了自己對貧窮人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