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落地的信仰:職場轉化由家庭開始

已更新:5月5日

黃宇明

專訪香港「人生下半場」事工主席王仕雄博士


尋求「落地的信仰」


王仕雄 (David)博士曾從事銀行業多年,遊走世界各地,在多間具規摸的銀行工作,最後一份工作,是在中國銀行擔任副行政總裁一職。能夠受聘於中資企業,並且擔當如此高層的職位,他揚言實在是神的恩典。現在,他除了是四間公司的董事,也是香港「人生下半場」事工的創辦主席。


他考慮到柏祺繼續進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多年從事金融業,所以渴望就這界別,研究如何將整合信仰在工作中(Faith at Work)。第二,自從看過《Half Time》(人生下半場)一書,他就更盼望研究如何幫助職場領袖(Marketplace Leader)轉化生命,並藉這事工實踐出來。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的使命,是裝備活在城市的信徒,切實地活出信仰,轉化城市。他對中心的理念深表認同,認為這才是「落地的信仰」,所以便開始在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的指導下展開研究。


開始「兩條腿走路」


王仕雄弟兄在開始將「人生下半場」事工引入香港時,也同時部署有關研究,實行「兩條腿走路」。他首先問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藉著信仰滿足我們想服侍社群的需要(FeltNeeds)呢?」


十年前,他看過《人生下半場》後,雖有點感觸,但未有行動。2011年他在中國銀行工作,在靈修中再看這書,神給他啟示:「我要如何使用我所有的資源、才能和經驗,於我人生的下半場中,活出我的呼召與使命?」這給他很大迴響。他開始尋求神給他的呼召,他致電這事工在美國達拉斯的總部,查詢將事工引入香港的可能性。2012年,他參加新加坡舉辦的「人生下半場」高峰會,與相關人脈商議後,開始協助推動這事工。2014年,「人生下半場」事工終於在香港正式舉辦首次的高峰會。由那時起,香港「人生下半場」事工會,每年都舉辦一次高峰會,直到如今。感謝主的恩典,藉著這事工,他看到不少生命都得著更新轉化。


2012年,在部署「人生下半場」事工的同時,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陳敏斯博士,鼓勵他考慮報讀這研究課程。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所強調城市轉化的使命,與他渴望將信仰整合在職場中,將理論與實踐連結,以致對在城市中的職場領袖產生影響力,相信是可以相輔相承的,於是,他開始了這「兩條腿走路」的旅程。


經歷「轉化的旅程」


王仕雄弟兄形容,這段日子是一個「轉化的旅程」,是個人靈命的轉化,也是領導方略與心態的轉化。這個旅程讓他有機會自我發現和反思。在這旅程中,他重新發現自己這個「Being」(存在),這個「Being」包括:我是誰、我的立場是甚麼、神給我的呼召是甚麼。這個自我發現的旅程對他尤其重要,他形容他在這過程中「找到自己」,並確認神對他的呼召。


他提及羅拔.克林頓一句說話「Ministry flows out ofbeing」。當他釐清自己這個「Being」後,便義無反顧地推動「人生下半場」的事工。在這「兩條腿走路」的旅程,「人生下半場」事工就成為了他研究的實驗場所。他將所學習的職場神學、經文,與領導方略作整合,並藉著神的話,幫助職場領袖,轉化他們領導的思維,有意識、有使命地影響所領導的社群。


轉化些甚麼呢?在研究中,他盼望在香港的金融界別中,驗證僕人領導的實踐,能對員工的工作滿足感,帶來正面的影響。他認為一個領袖若能實踐僕人式領導,並達成公司的期望,員工的工作滿足感會自然提升,而他的研究,也證實這個推論是可達成的。他指出,很多人都有錯覺,特別是金融界人仕,以為金錢是唯一推動成效的因素,可是,王仕雄認為,金錢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如果工作不開心,下屬沒有成長,作為一個領袖,又有何意義呢?他認為,作為領袖,如何活出傳奇(Live Your Legacy),令後人欽佩傚法,比賺取更多金錢更有價值。


這個旅程最深刻難忘的,是他發現有很多已擁有的知識、經驗,要學習忘掉(Unlearn),並要順服聖靈的帶領,吸收新的概念、主意和經驗,走一條新的旅程。這旅程需要學習順服和謙卑,因為由營商轉入事工的場景,由營利轉入轉化生命的心態,很多管理經營的方法,都不能再用舊有的思維運作,必須更新改變。


柏祺的課程,豐富了他在推動「人生下半場」事工上一些概念和運作模式。因為課程中有論及領導學,並有機會測試不同的模式,作為主管多年,雖然那些模式是常存的,但對應方法可有天淵之別。管理營利的機構與管理非牟利的機構,絕對是兩碼子的事。一個營利的機構很簡單,只要下屬聽命於主管便是了。但是,一個事工的機構,各人都在服侍神,為神力臻完美時,心態和動機就很不同。他形容「模式雖然都是一樣,但旅程卻截然不同」,需要更多磨合、團契和溝通。從前營商只需看數字,今天動員方法和量度準則也不一樣。前者是短期性,後者是永恆性。我們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見到成效。正因為是看長遠的果效,心態也需重新調節。


分享「感恩與鼓勵」


王仕雄弟兄感謝神給他這段日子,讓他可以享受這個自我發現和反思的旅程,不單在職場和事工上,更重要的,是「反思轉化旅程由家庭開始」。他反問自己:「我如何自我轉化成為更好的丈夫?更好的父親?更好的領袖?更能影響社群呢?」


作為父親,他對自己有個要求,就是要成為一個「IntentionalFather」,有意志或銳意地做好父親的角色,活出一個令子女可欽佩傚法的模範。這包括:學習謙卑,有錯敢認,內外如一,承認軟弱,甚至卑恭地尋求子女的寬恕。他認為只有由家中開始學習這樣的態度,在職場和事工上才會有說服力,更能影響人。


最後,談到他會如何鼓勵考慮報讀研究課程的人時,他強調這是一個認真嚴肅的委身,最關鍵是要祈求神的指引。因為要花的時間很長,不常作研究的人或會感到吃力。如果沒有深思熟慮,有可能會半途而廢,因此,報讀者務必有正確的期望,在禱告中有清晰的指引,並且,要預備一夥謙卑受教的心,擁抱並享受整個學習和沮喪的旅程。只要目標清晰、態度正確,加上有好的時間管理和持守紀律,知識與心靈,都會在聖靈引導下被轉化更新。

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