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職場教會興起

已更新:3月10日

馮廸恩


使徒使命──昔日


主持「職場轉化」分組會議的周雪鳳(Dilys) 描述了昔日使徒日常聚會中發生的事(徒二46-47)和使命 (太廿八19- 20)。昔日使徒天天聚會、追求合一、不斷聚集禱告、又與親友共享食物、在歡樂中讚美,以正直誠實的心一同生活,他們深受社區喜愛,主也天天加添恩典。昔日使徒的使命是聽從耶穌呼召,到列國傳福音,凡聽見主吩咐,都身體力行、教人遵守,耶穌就時常與使徒同在。


使徒使命──今日


Dilys 曾經分析過全港人口中職場基督徒的百份比:她估計在740萬香港人口中,基督教徒(Protestant) 約佔120萬(16%),教會內的佔30萬(4.6%),教會外的超過90萬(11%) 1 。按這比例推算,在超過400萬的香港勞動人口中,恆常上教會的約佔18萬人,教會外的約佔45萬人。或許我們會問,不上教會的基督徒在哪裡?我們如何落實天天作主門徒、不忘耶穌常常與我們同在的應許?讓我們齊來探討「耶穌的策略」。


我們通常鼓勵會友帶人返教會,但由於地域、身份和背景不同,加上教會較內聚的文化,新朋友必須克服人、地、時、心態上之差異。能邀請到同事、令他願意留下來適應、並且恆常來教會,確實很有難度。由於行業的差異,不少基督徒都未能參與主日崇拜、一週一次的小組聚會,以至不同類型的栽培班。


轉化中的模板──廿一世紀的職場使命運動


另一位講者Ken Lung,眼見銀行同事因受環球公司合併、辦公室調遷的影響,就聯合職場中的基督徒,同心求問神。當中的挑戰是如何促進多元的團結,滿足不同的需求。他強調以禱告加快城市的福音運動,是不可再延誤的。


司徒永富也提到,信徒在工作投放愈多時間,出席教會和事奉就相對減少。在教牧和組長眼中,這些信徒會被視為熱心減退。在無形的壓力下,信徒彷彿遊走於傳統神學觀念與社交體驗中。他重申永恆的盼望,結合信仰踐行,能够使信徒跨越這股阻力,奔往圓滿(Parousia)。耶和華神卻對以色列人說落地生根,要祝福城市(耶廿九7)。 我們不是被擄、打敗仗被丟棄,而是被揀選,在失喪之城恢復神創造美好的秩序。


Jennifer Lim則分享了令人鼓舞,而具啟發性的職場實例。她在保險行業中推動職場宣教。在工作場所聚集、連結職場和教會的領袖,一起構思如何把神的國帶入職場、賦予工具、動員信徒擁抱市場使命,成為變革的推動者。


職場上,恆常返教會的基督徒,只佔極少數。與其拉「新」人進入會堂,不如把耶穌帶到職場,推動全城70萬的基督徒,於週一至週六,在職場發揮耶穌同在的權能,復興昔日門徒天天與神、與人、與群眾生活的關係。各人每天活躍在各區職場,注入基督同在、充滿感恩與信心、共振正直之文化,以激發全城起動的改變。


使徒使命──24/7實現在職場──Ekklesia


我們相信城市是神掌權的。職場教會,不是離開教會或另建教會,而是使職場成為教會。耶穌把衪的教會(原文Ekklesia) 建造在不動搖之磐石上,勝過陰間的權柄(太十六18)。 Ekklesia解釋為聚集或會眾,不只是一所建築物。2耶穌要擴展神的國度,恢復以全能神為根基的家,醫治釋放地上的人,如同在天上。建立屬神的國度,不只限於會堂內,而是要求每一位天國子民的參與。這是24/7的使命,跟從耶穌的門徒也要在每天工作的地方,復興神家的榮耀。屬神的人在城市裡、職場的破口中,歸回創造,把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帶進職場,持續發展神家的愛約。因此,我們週一至六進到工作的地方,是帶著治理、建立的角色和耶穌同在的影響力,靠著耶穌已經得勝的權柄,再次興起有全能神同在的聚集,敦親睦鄰。以神的話和靈相連,於金融、航運、飲食、零售、投資、醫護、地產、法律、傳媒、教育、科研等各界別內,結連神的子民,成為走動的殿。


職場信徒的使命,把愛神的心連於每個職份上,以工作敬拜和榮耀神,如同為主工作。每位天國子民自發地帶著神的恩典、恩寵、恩賜在工作的地方牧養關懷。讓神掌權,天天同心恆切地記念主;在十八區職場及不同界別的人中間,分享挑戰、彼此代求,信靠已經得勝有餘的耶穌基督,抵擋黑暗的權勢,以神蹟奇事證實我們所傳的福音。讓群眾透過我們不一樣的工作態度、動力,傳遞愛的服侍。轉化職場上的不公義,把神國的價值觀、做事方法、神的秩序帶進職場。讓福音釋放在職場上為奴的,讓工作成為我們向神的敬拜。天天見證神的愛,實現愛人如己的大使命,是職場Ekklesia之終極目的。


上帝祝福職場的策略


21世紀的人工智能前奏已響起,從商業到生活,都着重追求「性價比」(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係)。手機秒殺之網絡文化,改變了城市人的生活節奏,加速了各人在高端下之工作壓力,遞減了作息時閒、改變了信徒的團契、家庭生活方式。回顧聖經歷史,在公元六世紀,當神子民被擄時,有的聽從假先知、有的逃亡,就彷如現實中好些信徒被俘在工作室中,哭窮困,厭虛空,離職也避不了另一強權,只是在軀殼上轉換場境。


冀盼將來可以透過縱貫性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了解職場信徒在不同階段的靈性轉變,從而了解在變奏中教會如何發揮作用,信徒如何於不同行業為這城帶來平安(Shalom)。另一方面,也可透過焦點小組及深入訪談,探索職場信徒與教會生活的拉扯;探究沒恆常上教會或離開教會之信徒,其生命有否連於神,以工作為敬拜、拉近職場信徒與神的關係。


「看哪,我要使這城得以痊癒安舒,使城中的人得醫治,又將豐盛的平安和誠實顯明與他們。我也要使猶大被擄的和以色列被擄的歸回,並建立他們和起初一樣。 我要除淨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向我所犯的罪;又要赦免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干犯我、違背我的罪。這城要在地上萬國人面前使我得頌讚,得榮耀,名為可喜可樂之城。萬國人因聽見我向這城所賜的福樂、所施的恩惠平安,就懼怕戰兢。」(耶利米書33:6-9)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若你願意,在職場崗位上抓住屬神子民的身份與使命,便會發現上帝祝福職場的策略。「先」以工作敬拜神,看見神奇妙作為、神憐愛萬國萬民的心意;「知」道職場信徒的使命,「同」心合意呼求神,恢復神看為美好的秩序制度;這便是「行」出天國文化召喚,聖徒相通之蛻變日程。使徒生活是每天靈活地,在迷失的社群中作祝福、醫治、復和、宣告和復興的門。連結各方信徒領袖、不斷聚集,天天以信心的禱告讚美,耶穌就常與我們同在,神的道必興旺起來。



(作者馮廸恩任職國際航運管理,現正在伯特利神學院修讀轉化型領導學博士。)



  1. J. Cheng. How many Christians live in Hong Kong?Retrieved fromhttps://world.wng.org/2014/10/how_many_christians_live_in_hong_kong

  2. 希臘詞彙,意思為議會,於西元前500年專指立法院,常設於每個小社區城門口,為公民公投聚集,使當時人民適應羅馬文化,思想行為像羅馬人。應用於現今,從世界和上帝呼喚的人,在公共場所召集,注入天國的文化,在心思行動也活像耶穌,使同住這城的人成為門徒。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