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事工再對焦
已更新:3月10日
陳敏斯教授
柏祺城巿轉化中心總監
職場事工在過去20多年有很大的發展,由最初期常提到的聖俗二分、一個主要是平信徒的運動,以至成為今天在不同的神學院都有開辦的課程,不少教會都正在反省, 怎樣能夠更落地和貼身去牧養職場信徒,在不同程度上將職場事工的理念付諸實行。
近年發展的評估
2010年, 筆者在博士論文裏探討了香港職場事工的狀況,評估其範圍及有效性[i],訪問了多間職場事工機構、教會及業界團契。最近筆者亦就這方面進行了跟進,希望了解過去數年的發展。筆者觀察到以下的現象:

首先,過去數年有很多「職場教會」誕生,譬如九龍的ICC、香港的IFC 及長江中心等,在同一座大廈上班的基督徒, 也有定期的聚會、敬拜、佈道會、見證分享、啟發課程和小組等等,其中很多參加者,都是沒有固定參加堂會聚會的。這些職場教會, 在策劃和組織上, 都以信徒領袖作主導,展現了史福索牧師(Ed Silvoso) 經常所提及的Ekklesia (耶穌時代教會的真義)[ii]。
另一個現象就是「業界團契」的興起。從前香港只有幾個主要行業有建立團契,如律師、金融、保險、醫護人員、藝人之家及玩具業等。近年來很多行業紛紛開始建立屬於自己行業的團契,大大小小的,甚至一個行業內有多個團契。看來,能跟自己業內的信徒同行,面對行內一些特定的挑戰,一起守望,實在非常重要。
另一個值得鼓舞的亮點,就是職場信徒的「祈禱網絡」。現在很多不同地區都有這些網絡,透過社交媒體自發聯繫,亦有定期聚會,祈禱運動也一浪接一浪的,頗為興旺。
牧養模式的轉移
以上提到幾方面的發展,都是由職場信徒帶動的,相對而言,在教會內,職場事工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我相信這跟教會的架構和牧養模式有關。教會的主導思想仍然是希望招聚更多人回到堂會,但職場牧養很多時卻是發生在職場上。大使命是叫我們要「去」,但堂會總是說你們要「來」。
最近聽到一位堂會牧師牧養一群二手車行老闆的見證。前幾年經濟環境不好,這位牧師的一位會友是賣二手車的,當時他陷入經濟困境,牧師在牧養他的時候,認識了他的朋友,也是二手車行的老闆。雖然他們不到牧師的教會,但是他們很尊重這位牧師,並接受他的牧養。在傳統堂會的規範下,這位牧師可能覺得應該將時間花在他的會友身上,而不是這群情緒激,憤不上教會的人,但這位牧師擁有整全的國度觀,他甘心樂意牧養這群可能會被一般堂會忽略的尋道者。

從前牧者的角色主要是教導,從上而下,牧者說、信徒聽。但近年來整個世界變得複雜起來,有時牧師在牧養職場信徒中,會顯得有心無力,覺得自己很難理解他們的情況和所面對的挑戰。從以斯帖的故事我們可看到,末底改雖然不全然明白以斯帖在宮中的生活如何勾心鬥角、需要妝扮去取悅夫君,但他與以斯帖同行,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屬靈洞見,挑戰他們對上帝的回應,這就是職場牧者的典範。究竟他們是否盡都明白信徒的處境和掙扎,並非最重要。
最近一個宗派的調查發現,頗多牧師認為自己在職場這方面的神學裝備不足。信徒每天在職場面對很大的張力和衝擊,往往需要在完成任務和堅守信仰之間作取捨。沒有較整全的召命觀和在工作神學上的裝備,只與信徒講聖經的要求或教導,無疑會令他們百上加斤,處於捱打狀態。VocatioCreation在2011年中的調查發現,呼召與職業、身心健康,生涯探索及發展過程中的方向感是息息相關的,透過積極並具目標、方向的生涯探索,可提高呼召與職場身心健康的關係。[iii]
「忙碌」是牧養最大的敵人
最近在一個工作坊裏,跟一些教牧同工探討職場牧養的問題,我即場做了一個調查,要求每位參加者仔細思考,如何在教會落實推行職場事工,並提出所面對的動力、阻力及其來源,最後全體就這些項目作投票。結果發現,推動職場牧養事工最大的動力來自信徒, 因他們有這方面的需要。教會大部份的信眾都是在職人士,工作佔據他們生活很大部份。可是,最大的阻力,又竟是來自信徒,因為他們很多都非常忙碌,能參加崇拜已不容易,更遑論參與團契或額外的聚會。所以要牧養他們,不是增加講座或聚會,而是盡量將這方面的訊息滲入教會的每一方面,例如在講壇,團契或退修中,目的是在不增加聚會次數下,讓信眾亦能得到更切合需要的教導。
最大的牧養機遇是在堂會之外

教新在2014年的香港教會研究指出,參加教會崇拜的人數大概是香港總人口的4.3% ,但在很多不同的調查,都發現香港的基督徒人數接近20% (包括天主教徒)[iv],這兩個數字的差距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相信是有不少信徒是沒有穩定教會生活的。正如上述提到,由於工作忙碌,愈來愈多信徒和慕道者都選擇不回堂會,留在他們工作的地方聚會。雖然對某些人而言,這只是個過度期。
近年來職場事工的發展主要來自堂會以外,這並非壞事,反而更加突顯職場牧者的重要性,很多職場領袖雖然不是牧師或傳道人,卻擔起非常重要的牧養工作。神學院及教會實在要更在意去裝備和支持這群職場牧者,以國度的觀念,差派並賦權他們,繼續留在職場服侍。
[i] Chan, Man Se. “Evaluate the scope and effectiveness ofmarketplace ministry in Hong Kong” Bakke GraduateUniversity, Seattle, June 2010
[ii] Silvoso, Ed. Ekklesia: Rediscovering God's Instrument forGlobal Transformation. Chosen Books, May 2017. In the fourgospels, Ekklesia – the Greek wor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church” – was not religious in nature or connotation at allsince by the time Jesus first used it, it had been in existencefor centuries to refer to a secular institution operating in themarketplace in a governmental capacity.
[iii] Wu, Philip. “Calling, Work Outcomes, & VocationalGuidance” Creatio, Vol 1, Issue 4, April 2012
[iv]https://world.wng.org/2014/10/how_many_christians_live_in_hong_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