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紐約市實驗之行
已更新:5月5日
李素鳳傳道
香港浸信教會

認識美國,始於小學,老師講述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當時的我,覺得十分稀奇,原來一個國家就是這樣被偶然地發現。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國家雖然只發展了二百多年,但無論在經濟、科技和軍事方面,已在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美國於1776年7月4日宣佈獨立,在美國的紙幣上也印有“In God we trust”的國家格言。然而今日的美國,擁有基督教世界觀的人口數量,卻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我們仍相信基督教可以影響社會,還是相信世俗文化或政治,正在影響基督教?
美好的開始
到達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已是傍晚,由於眾人都說美國的安檢很嚴格,本以為要在機場的安檢過程中煎熬一陣子,但又出乎意外地順利過關,沒有任何阻攔。初次踏入美國國境,我不期然思考外間對美國的評價,驟覺得要撇除對美國已有的偏見,還需要親身體驗這城市。
全球城市轉化起動日
1) 不同種族,一同敬拜
「起動日」的聚會地點,是在華府新落成的聖經博物館。剛到步,便經歷到安檢的嚴密了!這種經歷重覆又重覆。後來,我也得知實行安檢背後的原因了。三天密集式的「起動日」聚會,招聚了不同國家的領袖在一起。當中不乏為人熟知的領袖,最重要的是,神讓我知道,衪像往昔一樣,為自己留下,不向世俗主義跪拜,不與世俗親嘴的7000人。不管這世代是何等邪惡,神從沒有向我們掩面。另一可觀的地方,就是不同膚色的種族穿梭在會場中,說著同一的語言,讓彼此的距離拉近了。當時,我的腦海想起人類因建造巴別塔,結果被神變亂口音而分散。今日,分散的又再聚合,又重獲共同的溝通語言,一同敬拜,一同分享神在各國的作為。這豈不是神的手在描繪的一幅美麗景象嗎!
2) 尋找神給予城市的禮物
大會用詩篇23篇,作為三天早上的短講信息。我很喜歡DrNicole Martin 形容行過死蔭的幽谷為Dancing in the Dark。仇敵往往出盡方法,使我們感覺停留在黑暗中,看見負面事物,便認定是不可改變的。誠然,我們常常忘記神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眼目時常定睛在城市的敗壞,眼前所見的境況令我們喪志,覺得敗壞只會每況愈下。Dr Martin 的信息正正回應了講員的分享。講員提醒我們,不要再問這城市的景況將會是好是壞,而是要轉換思想,要問神已賜予城市什麼禮物,容許無限的創意。今日我們所見所遭遇的,只是一幅未完成的圖畫,所以無需懼怕黑暗,黑暗只是過程中的一部份,神早已有計劃帶我們到達更美之地。在我的內心,有一微小的聲音說話:「神在城中,城不動搖!」
3) 那麼遠的事,卻這麼近的感受
「起動日」聚會有一環節,是不同國家的代表分享他們國家的事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息,就是建立網絡(networking) 和合作(collaboration),集結力量一同轉化城市。每個轉化故事,都帶給與會者歡呼聲,聽見神在各地的工作,大家都用掌聲,將榮耀歸給神。我們原本身處不同的地域,似乎是不太相關的地方轉化,就是因為大家聚在一起,奇妙地變得相關和互相激勵。神放置我們在其中,感受衪的作為,神給我們的恩典是何等豐厚。Charlotte 是其中一個使人振奮的例子,也是教會可作參考的個案。我欣賞教會與教會並肩合作,一同禱告和研究Charlotte各層面的需要,包括收入的不平均、種族、教育、家庭及社會資本問題。按聖經教導,加上有策略的部署,為Charlotte向上游而一起大發熱心,一同開會。不是個人行動,而是跨教會,動員不同恩賜的人,各按其職分工,甚至教會與學校合作,也關心社會邊緣的階層、弱勢的兒童、居住的問題。現今千禧的年青世代,越來越多與教會失聯。在這問題上,教會也有積極面對。至於職場的問題,教會鼓吹在職人士連結信心與工作(faith -work integration),培育職埸領袖。教會也致力外展工作,接觸有需要的未信人士。在不同層面的轉化下,成功轉化Charlotte市。

紐約市
結束三天「起動日」的聚會,我們乘車往美國最繁華的城市——紐約。紐約是商業都市,與首府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截然不同的城市。此行,更有柏祺博士同行,以他獨有的門徒式訓練講解,確實是恩上加恩。
911事件
來到紐約市,總不能錯過遊覽自由女神像及參觀911紀念館。象徵美國自由精神的自由女神像,吸引了很多遊客一睹風采,似乎這自由的空氣使各人神情輕鬆。而歷史也告訴我們,美國的人口是由不同種族,因追尋自由的夢想而組成的。相反,在911館內參觀的人,一臉神情嚴肅。我親身感受到紐約市經歷911事件後,即使相隔十多個年頭,美國人仍然留著一份傷感。從柏祺博士得知,原來滿有自信的美國人,從未料到遭受侵襲,更沒料到只是幾位死士,便足以使兩座國際級金融貿易大樓倒下,令國民死傷無數。這對美國人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此事之後,美國花了龐大的經費,用在安檢措施上。
擴闊視野
餘下幾日的行程,我們緊握時間探訪不同教會,和涉獵不同機構在城市內的福音工作,也在一些舊區和黑人聚居的地方短暫停留。一間位於哈林,由學校改建成的Bethel GospelAssembly教會,令人印象深刻。教會的崇拜場地,儼如一個大型演奏廳呢!另一間教會名為Christian Culture Centre , 內裡的設計跳出教會傳統框框,富有創意,氣氛近似社區活動中心,但又充滿信仰的擺設。接待員更被差往迪士尼樂園受訓,總之使人流連忘返。另一邊廂,機構對無家者和釋囚的工作,也使人振奮。每次聽見機構的負責人傳遞神給機構的異象,仍然能感受他們那份熱情。我深信,那份熱情是來自忠於神給他們的異象。還有,每一個生命都見證著無私的心,去服事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在我內心,也激發起仿效他們的一份衝動。
無可替代的經驗
當然,我們也樂意進入當地文化,盡情嘗試地道的菜式!在飯桌上的交誼,住宿上的彼此照顧,為整個行程增添很多窩心的回憶。透過城市體驗的學習,加深對神的國度的認識,體會無牆的教會,共同生活和學習,在團隊中求同存異,是一次很寶貴的經驗。

(作者現正在伯特利神學院修讀教牧學博士– 城市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