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求平安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
曼克頓救世主長老會教會創會牧師
主前六世紀,以色列人被擄,他們被帶到到巴比倫,一座既宏偉壯美又邪惡嗜血的大城市。他們的任務:被擄者要與住在這個新地方的人搞好關係。在這個價值觀、信仰、和生活方式與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群中生活。
到城裡去,並保持你們的屬靈身份
巴比倫人想讓以色列人進城生活,使他們失去屬靈身份。把以色列人擄到巴比倫的原因正在於此。他們希望幾代人以後,以色列的子孫將被同化,他們將失去自己獨特的身份。所以,巴比倫人其實在說:「到城裡來吧,接受城市的價值觀,愛城市,然後被城市同化。」
然而,以色列的假先知,例如哈拿尼雅卻有別的想法。假先知說被擄的以色列人要保存屬靈身份,他們必須呆在城外。他們要呆在卡巴爾運河邊或第一批被擄者安頓的其他地方,而且他們要儘量避免接觸這座招人憎恨的國際大都市:巴比倫。假先知實際上在說:「留在城外、保持距離、利用它、鄙視它。」
所以,巴比倫人在說:「進城吧,失去你們的屬靈身份」,而假先知在說:「別進城,保持你們的屬靈身份」。但上帝通過耶利米曉諭以色列人。他的話令人震驚,「到城裡去,並保持你們的屬靈身份。」
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實際上,上帝呼召他們深入城市並使用他們獨特的屬靈身份,來服事城市。上帝在耶利米書29章7節對被擄的以色列人說, 「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被擄的人聽了這話必定深受震撼。
這裡,上帝在呼召以色列人服事異教城市、為它謀福利。
這裡,上帝在說聖民的平安與昌盛取決於他們所居住異教城市的昌盛程度。
所以,耶利米對他們說:「你們安頓下來,蓋造房屋,娶妻生兒女,在那裡生養眾多。要為城市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當然,耶利米確實強調,如果巴比倫不悔改,它必受審判。所以,以色列人不能對巴比倫的惡行視而不見。他們不能妥協於異教價值觀。他們既要去關愛服事新地方的居民,又不能效法他們、也不可逃避。
這真是了不起的平衡之道。上帝的呼召就是提升城市的福利,通過實實在在的愛和服事給他們帶來喜樂。我們要在話語和行為中讓人們看見:我們願意通過各種方式服事周圍的人,這樣去行,讓他們看到我們的靈命和動機;同時,我們又不能失去我們的屬靈身份和獨特性。
這是個激進的觀點。上帝的子民要為那些不敬畏上帝之人的好處而勞力。這正是上帝告誡以色列人的,也符合耶穌所說的第二大誡命「愛鄰舍如己」;也符合約翰福音3章16節所說「神愛世人,甚至賜給他們……」貫穿整本聖經,我們一再看到上帝關心城市和城市裡的居民。他不僅愛自己子民居住的城市,比如耶路撒冷;也愛其他民族的城市,比如尼尼微和巴比倫。
上帝對城市有特殊的旨意
如果上帝今天和以往一樣愛城市,那麼我們今天也應該效法他。無論我們身處什麼環境,上帝都叫我們去服事他人。而城市有得天獨厚的服事機會,這是由城市的目的和功能所決定的。我們千萬不能忘了城市不是偶然形成的,也不是人的發明。聖經告訴我們,是上帝設計了城市,他對城市有特殊的旨意。
城市要成為避難所與安全島。密集的人口和堅實的城牆可以為人們提供保護,所以,城市最適合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移民、以及社會其他弱勢人群居住。同樣,城市也是實現社會公義的地方。在城外,人們只顧得上自己,解決衝突可能靠武力。但城裡有司法制度。
第三,城市是發展文化的地方。城市市場上,人們進行多種多樣的商業、社會、政治和文化聯繫。這些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形成新的文化產品和文化運動,進而影響城市周邊地區。
第四,上帝創造城市是為了讓人在這裡尋求信仰。城市的高塔,不論是城堡還是尖塔、是大教堂還是摩天大樓,都在講述這個城市的信仰,是人們尋找的人生目標與意義的所在。
今天城市仍然是弱勢人群避難的地方,也仍然是立法和執法的地方。文化仍然主要在城市裡形成和傳播。藝術、學術、傳播、哲學、和商業,它們全都追逐城市的潮流。變革從城市開始,進而擴展到全社會。城市仍舊是尋找信仰的地方。但罪已經使城市破碎,所以上帝最初的旨意沒有一個得到正確實現。
聖經譴責城市充滿暴力、社會不公、驕傲、悖逆上帝。城市的密集和多樣性在罪的影響下使城市成為種族主義、階級壓迫、暴力氾濫的巢穴。同樣,城市也成為人躲避上帝和違抗神聖法律的地方。雖然城市仍舊在產生文化,但城市產生的文化只榮耀人,不榮耀上帝。發展文化的能力在罪惡之下使城市成為充滿驕傲、浪費、過勞、使人精疲力竭的地方;更糟的是,很多人到城裡去是為了營造屬於自己的道德倫理,所以,城市焦躁不安的精神在罪惡之下,使城市成為滋生各種邪教和虛假信仰的溫床。
如何恢復城市原本的目的
如果上帝要我們為我們的城市求平安,而城市是任何具有密集型、多樣性和文化能量的地方,那麼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恢復城市原本的目的。
所以,首先我們要服事和關愛需要幫助和保護的弱者。盡力服事和滿足他們的需要,不管他們是什麼種族什麼階層。而不是利用他們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二,我們要「行公義」我們要把上帝的愛、和平、公義帶給一個破裂的世界。
第三,我們要創造和培養一種文化,去努力創新、改善關係、實現卓越,如何在工作中活出我們的信仰。
第四,我們要鼓勵別人進行靈性追求,同時堅持只有基督才能滿足人的靈性追求。
上帝愛世人,上帝關懷他們的苦難,他們的疼痛,他們經歷的壓迫,以及他們承受的不公。上帝是有憐憫的神。他想讓我們以他為樂,並體驗他的愛、他的喜樂、和他的和平。邏輯很簡單:上帝愛世人,所以他關心城市。正如他對約拿說的:「尼尼微有十二萬人,我豈能不愛惜這大城?」如果上帝如此愛城市和裡面的人,我們也應該效法他。
在城市中活出福音
如果你想讓福音深入自己內心,你首先要在城市中活出福音。在城市裡,你會發現:有的人看上去毫無靈性;有的人沒有宗教;有的人信其他宗教;有的人生活方式與基督徒根本不同;而且你會發現其中很多人比你更仁慈、更深刻、更聰明。你也會發現很多窮人和心靈破碎的人比你更願意接受恩典的福音,比你更努力地在實際生活中活出福音。而這一切都將迫使你要麼堅信福音是純粹的恩典,要麼就徹底放棄整個信仰。你最終會發現,自己靈命成長離不開城市,你需要城市可能超過城市需要你。
你是為了城市而生活?還是利用城市讓自己活得開心或事業發達?你為自己的城市禱告嗎?你紮根城市嗎?你對城市的態度與上帝命令被擄流亡者對待巴比倫的態度一樣嗎?
「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節錄自凱勒之「人生中的福音」第一課講章
以諾文化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