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歷史的啟迪

已更新:3月14日

林希娜

轉化型領導學博士生


二零一三年夏季,在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我修讀了由柏祺博士親身教授「從城市角度看普世基督教歷史」 四天密集課程。這活動課堂,給我很多靈性的啟發。上課前後,學員必須閱讀小組討論的指定書籍(約1500頁)及觀看15隻DVD(約20小時)。這套DVD,是柏祺博士於較早前在美國大學錄制的教會歷史課材。

四天的密集課程,柏祺博士有趣地帶領大家,一齊飛越二千年的教會歷史。在談論西元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與新教的誕生時,他更能把課題推至高峯。當時,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強烈不滿天主教教庭腐敗的統治,教宗利奧十世,以修建大教堂為名,兜售贖罪卷募集現金,路德於是在1517年10月,在教堂門前貼出反對銷售贖罪劵的《九十五條論理》。 路德强調《聖經》才是信仰最高準則。這場宗教改革潮傳遍 歐洲: 從路德信義宗、瑞士日內瓦的慈運理、加爾文的歸正宗,到英國國教聖公會或普世聖公宗的誕生。


二零一二年底,我跟隨柏祺博士到埃及,約旦和以色列,與不同的學術政見人士深入交談,談及宗教與今天的政治、民生局面,因而對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的緊張膠着局面, 有更深的理解。上這歷史課,所談論的時與局或地標,瀝瀝在目,讓我深深理解到,宗教歷史的超然導演 —— 神,祂處事的 方式,往往是出人意表的。早期基督徒在羅馬被迫害屠殺(在血腥鐵蹄下殘忍迫害長達二百年)、 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現 、《尼西亞信經》(確定三位一體論)、 東,西教會大分裂 (西元 1054年,西方羅馬教庭不可一世,因感以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拜占庭教宗建立的威脅,開除東部教會主教的教籍)、十字軍東征 (西元七世紀,穆斯林因基督教內互相競爭而冒起,因著基督教內的指控、排濟、鎮壓、審判,穆斯林能迅速得到民心,擴張勢力,於十一世紀佔領耶路撤冷。 為要取回聖地,西方教會於1096~1204年間,多次聯合東征。因軍服外衣上縫有紅十字,後被稱「十字軍」)。在神的角度,教會歷史一環扣一環,沒有不必要的人,事,物,歷 史的全部,都有其意義。這是我從西方教會歷史中的學習。


回應從西方教會歷史中的學習,我有三方面的分享,希望 這能成為同行者的參考:


屬靈DNA的祖先

第一,受洗加入教會後, 柏祺博士提議我們,在教會歷史裡尋 找與自己屬靈DNA相接近的親戚。以每世紀一位,我共尋找 了二十位屬靈DNA相接近的親戚,作為個人參考,研究他們的理念、行為、信主及心得。二十位當中,其中包括第一世 紀的聖徒馬可(Mark),他把福音帶到非洲,再傳到中東。第七世紀的希臘哲學家John of Damascus ,他放棄當穆斯林的高級官員,走那心中平安的修士之路。第九世紀的阿拉伯作 家及醫生Hinson ibn Ishaq,他因不肯毒殺同伴而被囚禁,願為公義受苦。除相信神會親自厚厚賞賜行為正直的人外,我 們也應信任神,相信祂會有拯救的方法。十三世紀意大利的 Clare of Assisi, 她放棄富裕的生活,成為喜樂的窮修女,一 心事奉愛她的上主。十八世紀的德國傳教士Ziegenbalg Bartholomaus ,是首位被差去印度傳講福音的人,很多印度民族因而有聽聞福音的機會,所以他大受接納和尊重。


中東的弟兄姊妹

第二,以賽亞書55:8~9告訴我們,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正因早期基督教受羅馬政府逼迫,門徒四散,福音傳得更遠,使基督教傳遍世界各方各民族。十字軍東征後,身處中東的基督徒也被誤會,被打倒殺害,很多原本信主的人,都改信比較溫和的穆斯林。熱心的十字軍,為中東的教會,帶來很大的打擊,不少中東主教、牧者要逃亡到深山,沙漠。現在,非洲、中東一帶,仍 有千千萬萬的基督徒,被西方教會遺忘。中東的年青人不抗拒福音、在阿拉伯各地,有很多福音網站,為尋求基督的人解答疑難。在印度、敘利亞、埃及、約旦、 中東一帶及以色 列,也有不小當地的基督教團體,努力為主作工。要收的莊稼很多,卻缺乏工人。現在,東西方教會有密切聯繫,東方教會向西方招手,盼望有志者到他們的工場作工。兄弟互相幫忙,是幅美麗的圖畫。


中東的銀行體系


第三,從宗教歷史延伸到聖經如何看賺取利息的課題,在聖經不同的經文(出22:25; 利25:35~36; 申23:20; 詩15:5; 箴28:8; 尼5:7; 結18:8,13,17,& 22:12),有多方的說明,不可向你的弟兄取利。這與西方的銀行體系,是背經而馳的。來到今天銀行零息的局面,使很多人的財富,無原無故的蒸發或被荒廢了。


伊斯蘭的銀行體制,根據舊約的制度而推行,不可收取利息 (申15:1 ~11)。交易是可以,卻不可放貸取利。銀行業務,以合作方式進行。銀行與顧客計劃合作投資,顧客出資,銀行出管理能力,在雙方同意的業務上作投資。收到利潤後,雙方照已訂的計算方法分賬。這合作模式,使客户的金錢不會蒸發,而且,很多數據顯示,獲利往往比收息更豐厚。從西元662年開始,穆斯林在中東與猶太人都奉行舊約所定的銀行利息原則。


總括來說,伊斯蘭銀行滿足了聖經的教導,使大量資金流入商業,發揮完善的貨幣體制,平分利潤,達到雙贏局面。西方的銀行體制已走到絕路,可能,「伊斯蘭銀行」,是神為我們預備的出路!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