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會說話的石頭

已更新:3月13日

王大為牧師

基督教伯特利會遵理堂主任牧師


站在奇巖怪石的陡坡上,柏祺博士極目眺望,巍峨壯麗的荒山秃嶺,就在目前。初冬的陽光,灑在金黃色的山巒上,為土耳其這片獨特的歷史文化古蹟,鋪添神聖莊嚴的色彩。滿頭銀髮的柏祺博士,以七十六高齡,親自率領三十多位來自中、港、歐美的學員,追隨昔日使徒保羅的宣教行蹤,考察聖經啟示錄所提及七教會的遺址,這就是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於2014年10月13-24日舉辦土耳其十二天學 習團的行程。


土耳其是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古樸的風貌,就像瑰麗的土耳其地毯一樣,讓人賞心悅目,令人嘆為觀止。 這個縱橫五千年歷史的古國,匯聚希臘、羅馬帝國文化的精 粹,富郁的文化遺產,誘使人尋覓背後的歷史底蘊。十二天的土耳其之行,幾乎所有時間,我們都穿梭於古蹟之間:一 座座神殿、清真寺、奇景、群石,不同歷史、不同年代,遺留不同的足跡,是土耳其的文化精髓。


行程中,最深印象的是「看石頭」詭異幻麗的奇石、危峰兀立的群山、鬼斧神工的雕像……美不勝收,令人眼界大開。即使是隨手可拾的石頭,可能已經是上世紀遺留的古蹟。置身被譽為藍寶石的珍貴國度,細味著渾然天成古都的魅力,學識淵博的柏祺博士告訴學員們,不要單以眼看「死的石 頭」,更要用心聽「活的石頭」,因為石頭所「述說」的珍貴史蹟和生命見證,遠比壯麗的景觀,更能觸動心靈,轉化生命。


現在就讓石頭說話吧!


血跡斑斑的石頭


啟程前,香港因「佔中」爆發群情洶湧的「雨傘運動」,警 民衝突的暴力畫面,令人憤慨;另一方面,遠方又傳來伊斯蘭武裝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攻城掠地、綁架殺害外國人民,現正,又紥結在土耳其邊界,隨時有犯境入侵之嫌。由於政局難測,學員們行前,難免憂心恐懼,深盼此行,不需成為暴力者手下的「烈士」。


所有土耳其行的學員,在伊斯坦堡匯合後,就乘內陸機前往土耳其東南部的名城卡柏都西亞(Cappadocia)。這裡有座稱 為Goreme的露天博物館。Gereme土語的意思,是「讓你看 不到」。據說,在主後九至十一世紀,基督徒慘遭迫害,逃難至此,在這峭峻嶙峋的岩灰石洞中,建立了很多修道院及教堂。洞穴中,除了有一幅幅聖經故事壁畫外,還有早期聖徒的骸骨。事實上,在這「讓你看不到」的石頭中,我們看到比石頭還硬的骨頭 - 虔誠信徒們,為了持守信仰擇善固執的無畏精神。


從卡柏都西亞(Cappadocia)向西走,沿著昔日的絲綢之路, 花了九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土耳其西南部,一座以溫泉著名的古城-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城中的溫泉源自 山頂的「棉花堡」(Pamukkale)。棉花堡遠望是一座白色的山 丘,近看是棉花般的石層,這裡的地下溫泉,含豐富的礦物質,具有神奇療效,所以在中古時期,成為王室貴族的療養聖地,有的王室貴族,甚至長居於此,直到終老,因此,這裡有規模龐大的墓區。2011年,義大利考古學家在古城後方的山丘,找到耶穌門徒腓力的墳墓;據說,腓力是被倒掛在 十字架,遭亂石狂擲而殉道的。


希拉波利斯奔流不息的溫泉,並不能洗刷教會歷史的痕跡, 棉花堡潔白如雪的石層,也無法遮掩早期聖徒的見證。走在古城荒僻寂靜的小道,遍地頹垣敗瓦,仿彿眼前一堆堆的亂石,都沾滿殉道者的鮮血,每一塊血跡斑斑的石頭,都在述說初期教會的悲壯故事。


金碧輝煌的石頭


行程最後一站,我們重回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堡,參觀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 聖蘇菲亞大教堂(Sancta Sophia)。教堂原由首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the Great),於主後325-360年興建,教堂曾多次毀於大火。532年,東羅馬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 Great)費時六年,原地重建。該座結合東西方建築風格的圓頂長方形教堂,其後一千年,都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教堂。


聖蘇菲亞大教堂富麗堂皇的鑲嵌畫、大理石柱子及精美裝飾等內景佈置,極具藝術價值,難怪查士丁尼大帝不禁讚嘆: 「所羅門!我已經超越了你!」。他這話只能說對了一半,也許他真的超越了所羅門王的成就,但他卻沒有超越所羅門的智慧(代下一12);而「智慧」(Holy Wisdom),正是聖蘇菲亞大教堂名字的原意,取自哥林多前書一24「……基督總為上 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換言之,聖蘇菲亞大教堂,高舉的不是人的聰明,而是上帝的聖言;人甚麼時候遠離上帝的 聖言,甚麼時候就失去屬天的智慧 ── 這是聖蘇菲亞大教堂 留給世人的教訓。


雖然,聖蘇菲亞大教堂如此金碧輝煌,但它就像土耳其的歷史一樣,多次經歷改朝換代。高聳的教堂、莊嚴的氣氛,也難掩其歷史的悲哀: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大教堂改為拉丁帝國的羅馬天主教會座堂;1453年,信奉回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大教堂隨即變成清真寺;到了二十世紀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935年,大教堂改成博物館。如今,聖蘇菲亞大教堂有基督耶穌和聖母馬利亞的畫像、歷代君王的馬賽克嵌瓷,還有回教的圖繪及可蘭經文。到底「一堂多教」是人類 的「智慧」,還是宗教的混雜?


在大教堂的庭園內,展示了數塊於1935年出土的大理石殘 骸,石塊上有十二羔羊、十二使徒等浮雕圖像,據說,這原是一千五百年前,遭大火燒毀教堂的正門石塊。此時此景, 令人想起經上所記:「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太廿四35)聖殿可毀壞,聖言卻長存。羔羊浮雕石塊提醒我們:上帝的應許永不落空,上帝的國度存到永遠,「此後, 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啟七9-10)


誰說石頭不會說話?死的石頭,活的見證!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