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基督的城市宣教──柏祺博士對人、對城市、對教會的愛
已更新:5月5日
鄺玉婷博士
城市睦福差傳學院課程總監
收到柏祺博士(Dr. Ray Bakke)主懷安息的消息,腦海中想起和他相處的種種片段,心中泛起不捨懷念之感。他喜歡我們一眾學生直呼他Ray,我們也喜歡和他這樣親切聯繫。想起他,腦海中就會出現他溫文謙和、像父親般的臉容。他總是帶著微笑,孜孜不倦的言教及身教,叫我們用生命在城市中活出上帝的道,見證福音的臨在,成為城市的盼望。他的一生不斷顯露一份對人、對城市、對教會執著的關注,一份顛覆性的愛。
對人的愛

和Ray相處,不難發現他對貧窮及困苦的人,有一份深切的連繫感。認識他,始於一九九〇年代末。當他到訪香港,他總接觸邊緣社群,關注城市中的貧窮人。我剛神學畢業,開始參與基層福音工作時,與他相遇,並分享貧窮人的處境。之後,有幸多次安排他和團隊走到香港這城市中偏遠的寮屋區、舊區的天台屋或狹小板間房。他總是細膩關心街坊們的情況,平等地和他們相處、互動。這都源自Ray二十多歲時的事奉及屬靈經歷。神使用查理斯西緬(Charles Simeon)的傳記,引領他看見關懷貧窮人的根本性。而他牧養的舊城區教會,會眾絕大部份是移民、生活貧窮,關懷他們,就是還他們生命的尊嚴。他對貧窮人的尊重及肯定,激勵著我繼續委身在貧窮群體中服侍。

在Ray和資深牧者的鼓勵下,我於二〇〇四年成為Ray的門生,入讀教牧學博士課程。在當中,我深深體會到他對主體世界(majority world)中,被視為次等的婦女及其他邊緣群體的關注。在他的聯繫下,我有幸和埃塞俄比亞、印度、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女性城宣事奉者交流,和跟其他牧者分享,讓我更深體會到主耶穌對邊緣群體的愛。神使用Ray,加深了我和不少牧者對困苦者的認識,感動我們以愛還愛,和他們同行。
對城市的愛
Ray鼓勵我們浸透(immerse)於不同城市,認識每個城市的獨特文化及處境。他主張緊扣當地脈搏,掌握城市中不同系統,以致我們所言所行在城市生活上有其適切性。Ray對城市的愛,基於他堅信神並沒有放棄城市。神藉他這份執著的愛,鑄造了一群散佈於全球二百多個城市的城市宣教者。由昔日暴亂中的芝加哥,走到戰火連天的中東,Ray作為當代的城巿宣教先驅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踐行者。
無論城市中有多麼的不公義和扭曲的現象,因著基督,我們總在當中看見sign of hope(希望的記號)。現時許多城市事工強調的跨界別合作(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網絡建立(networking)、系統結構的互動性等元素,Ray早於四十多年前已經提倡、結合和實踐出來。堅持這些城市宣教的要素,可讓我們避免在繁忙的事工中,陷入獨善其身,妄自尊大的問題,更除去信仰私有化的危機。
對教會的愛
Ray熱愛教會歷史,他就像一個流動的圖書館網絡,帶你進入二千年的教會歷史中,看見神如何藉著教會帶來城市轉化。Ray在洛桑運動中,帶動了教會建立城市網絡,促進日後實踐「普世教會向全世界傳揚整全福音」(the whole church taking the whole gospel to the whole world)。

他在上世紀多次來香港,分享城市神學及城市宣教等課題,確切影響了當代教會領袖及年輕牧者。當時華人教會仍在爭議社會關懷的課題,不少人擔心社會福音的影響引致錯配人力及各類資源,或帶來另一代「奶粉信徒」的後患。Ray的城市神學教導及演繹,催化當代香港教會於宣講與服務的整合,也有助於預備土壤,讓牧者及領袖開闢多元化的城市事工,引發新景象,影響至今。
令人致敬的生命
神藉著Ray六十多年的事奉歷程,祝福了無數的人群,為城市帶來盼望。
向Ray的生命致敬!
(以上文章曾於3月7日在《時代論壇》網站刊登,稍作修訂,在此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