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抗「逆」Level up.領袖Level up

已更新:5月5日

游淑儀牧師博士

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確診者過百萬,染疫死亡人數逾八千!教會實體聚會再次停止已經數月。在長達兩年多的疫情中,不少社康團體呼籲市民在身心和知識上提升抗疫力(Level up)。誠然我們的城市除了疫情,更面對種種逆境。對不少牧者和信徒領袖來說,這幾年來對教會是史無前例的挑戰。屬靈領袖豈不也需要「升呢」(Level up)!


裝備更進深


一代先知以利亞也曾落在「耗盡」(burnout)之時!上主如何幫助他走出幽谷?除了憐恤他的身心所需,最終是重新呼召並委以重任。


「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你回去……到了那裡,就要……」

(王上19:1-18)


筆者於一零年臨危受命,負起帶領堂會的重任,面對牧會上不斷的挑戰,心中泛起再裝備的意念。感謝過去神學院師長的教導和榜樣,提醒我們永遠是學習者。上主奇妙地透過人和事,讓小僕清晰抉擇,遂於一七年入讀伯神柏祺(RBC)的「城市領導」課程。回望這神學再裝備及寫論文的過程,對筆者幫助甚大!尤其是再思個人和教會的召命並如何實踐於這城市。


牧職是高危工作,也要慎防耗盡。除了保重身心靈,堅定召命乃事奉持續得力之源。


"還有無數委身於城市事工的領袖,終其一生在艱難的城市中服侍貧窮、被遺棄的人,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事奉,彰顯基督的生命,致力於城市的轉化。"

不知不覺完成四年半的學習,論文在百般限制的疫情中完成,盡是主恩!有說:「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同樣「裝備更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裝備有如吸收養份,是靈命另類的休息。無疑,一邊全時間牧職,一邊再進修神學,面對如滔天巨浪的功課量,毫不容易!但主的大能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過程中也磨鍊意志和紀律,是進入論文必經的心路歷程。


心志更堅定


現今教會常遇到的難題,未必是聖經教導方面,更多可能是領導和團隊相關的實質困難。課堂所學,令筆者茅塞頓開!是過往神學裝備的重要延伸,包括:領袖學、領袖的養成和建立教會的理論和實踐。屬靈領袖未必是一馬當先的強人形象,他可以是柔性的僕人姿態,長於在群體背後推動(leading from behind) 。新時代的領導,重視人際關係、展現由下而上(comes from the bottom up)的動員力……


從中,筆者進深認識個人的領袖類型,逐漸對焦於上主創造的生命藍圖,因著反思教會使命和時代關係,也增添了信心,落實培育建立教會的領袖和團隊。


難忘兩次城市考察――印度及馬尼拉的經驗。那年(2017)是敬愛的老師柏祺博士(Dr. Ray Bakke,1938-2022)最後一次領隊前往印度城市考察,筆者感恩能近距離跟Dr. Ray學習。有一天在城市遊走(citywalk),七十九歲高齡的老師行了一整天,竟沒展露倦容,在車上還孜孜不倦地講解,充份體會他對城市的異象和熱忱。


還有無數委身於城市事工的領袖,終其一生在艱難的城市中服侍貧窮、被遺棄的人,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事奉,彰顯基督的生命,致力於城市的轉化。想起在印度加爾各答服侍垂死病人、照顧被棄孤兒40多年的德蘭修女,在一所兒童之家門頂上刻著其名言:

「Let us do 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 讓我們為上帝做一些美麗的事」


這話感動我們,也提醒事奉的初心!驀然想起青年團契的團訓:「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3)

經過城市之旅,恍然大悟!



凡此種種,原來都是預備論文的動力。回想經過十多次修改論題,但初心不變。這經驗也在堅固自己,教會的帶領和模式有許多不同階段和學習,但最重要仍然是堅定神給我們的初心――召命!



遠象更聚焦

「畢業論文」是一個從課程的學習開始,直至結束的項目。對筆者來說,也是二十多年牧職經驗的反思和整合,過程雖然艱辛,卻是非常值得的。


筆者的論文,是以個案研究堂會由停滯轉化至復興的歷程,從而歸納出十大關鍵的轉化因素。研究包括從聖經探討教會「停滯」與「復興」的定義,簡言之,其原因主要與屬靈的「質」素相關,也呈現於 「量」的表達及社區擴展的狀態。不可或缺的是教會由停滯轉化到復興所需的態度和動力――以教會的使命為焦點。這原是不容忽略的聖經教導呢!香港教會正處於挑戰重重的時代,前行確不容易。然而當教會回顧歷史又聚焦使命,基督的身體 (教會)確能彼此相助。令人鼓舞的是,突破「停滯」有跡可尋、有道可循 !甚願這微小研究成為呈獻,見證教會的主,激勵教會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


「畢業論文」是一個屬靈旅程(spiritual journey),充滿著各種有意義的訓練。包括:論文須符合學術的規格,從而訓練嚴謹的思考、分析和求知的精神;過程似是孤單獨行,卻有上主同行及同道彼此扶持;論文所得及箇中經驗,也能套用在教會或職場事奉中,成為新里程。


難忘陳敏斯博士的提醒和鼓勵:論文的過程仿如「吃一隻大笨象」!(試想那是甚麼意思?)


又難忘小僕的論文督導呂慶雄博士,以畢業禮中禮儀的象徵意義來勉勵畢業同學:


「撥穗」代表麥穗成熟了,也代表了幾年學習生涯轉瞬即逝。有說這四方帽與畢業袍是源自中世紀基督教修道院的背景。而專為博士生像加冕一樣的儀式(hooding)意義更大,套在取得博士學位的學生身上,象徵智慧的傳承、使命的傳承。


畢業其實是另一階段的開始。


疫情仿如一場疫戰,人人自危!願上主的門徒、僕人領袖儆醒地掌握今天,追求成長,得力為主打那美好的勝仗!


38 次查看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