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情緒健康的領袖 —回復恩典中的節奏

已更新:3月13日

陳敏斯博士

柏祺城巿轉化中心總監


雖然劉忠明教授及呂慶雄博士在前文提到,是次調查結果顯示,耗盡情況在香港基督教圈子中,好像不太嚴重,但若將教牧(在教會和機構工作的)和另外三個組別分別作比較(見下表),我們不難發現,前者在各向度的平均值,均比其他人較好,而專業人士和商界中人,在各方面都是最差的一群。雖然,當中的原因還須深究,但這對牧養,卻有莫大的含意。 除了加強職場使命的教導,建立作息平衡的教會文化,是尤為重要的。


Peter Scazzero 在其最新著作「情緒健康的領袖」(The Emotionally Healthy Leader) 中,提到情緒不健康的領袖,其 中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缺乏工作/安息的節奏。靈性神學大師畢德生 (Eugene Peterson) 提到,他在事奉初期不守安息日,不懂作息,以致他的工作不是出於順服 (Obedience),乃是出於恐懼 (Fear) - 恐懼失敗、恐懼其他人的批判、恐懼令其他人、令上帝失望。這一切是源於我們活在一個漠視上帝, 高舉人的工作的世界裏。


安息日是上帝的拍子機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 ─ 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 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 20:8-11) 這裏提到上帝在創天造地後要休息,所以我們也要休息。Tim Keller 認為這種工作及作息的節奏,不限於信徒, 而是所有受造物本性的一部份。假如我們不尊重這個節奏, 我們的生活自然會出現亂子,舊約亦提到未守的安息日總要償還(志下36:21) 。遵守安息日,是我們對上帝設計的尊重和頌揚。


同樣的誡命,在申命記卻提出另一個因由: 「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 ─ 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 ─ 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5) 安息日在這裏,是記念神的拯救和釋放,Tim Keller 提到,如果一個人不能遵守上帝的誡命去休息,他跟一個奴隸沒有分別,所以,遵守安息日,也是一種對自由的宣言。

在創世記第一章提到上帝創造天地,有晚上,有早晨, 這是頭一天(創1:5b)。在希伯來的文化中,一天的開始是在晚上,先作息,後工作(見下圖) 。畢德生提到,當我們在這個「無用」的作息狀態中,上帝已開展祂的工作。所以當我們起床時,並不是要問我們今天要展開甚麼工作,而是先行體會和領受上帝的恩典和工作,然後決定怎樣去回應、配合、享受及延續。佐治.麥當奴(George MacDonald)更認為,睡眠是上帝的發明,好使我們得着清醒時不能得着的幫忙,有點像我們要被麻醉後,才可給醫生動手術。所以,安息日也是一種提醒 ─ 提醒我們對上帝的信靠、誰是主宰,誰的工作才是最重要。


遵守安息日,可說是最被忽略的誡命,很多信徒甚至認為, 這只是上帝跟以色列人的立約,與自己(外邦人) 無關,甚至嘲笑他們死守律法,做法僵硬。誠言,這是新約和恩典的年代,基督徒在遵守安息日上,並沒有嚴格的規條,這也不是我們在信仰上「必須」要的。然而,忽略這條誡命,會令我們錯過上帝為我們預備最豐富的祝福。安息日就好像是上帝賜予給我們的一個拍子機,幫助我們重新投入上帝恩典的節奏。


教會的主要工作 – 遵守安息日?!

雖然沒有規條,Peter Scazzero 卻提出一個可行的定義: 「安息日是在一段24小時的期間裏,我們停止工作,享受休息,經驗愉悅思想上帝。」(見下圖) 。畢德生的形容更簡單,就是祈禱和玩耍 (Pray and Play),至於是一星期裏的那 一天,則可視各人情況而定(羅 14:5),但最好是固定的。


安息日是上帝賜給我們一份寶貴的禮物,雖然在遵守上要訂立一些框架和原則作為起點,但因着個人及羣體的不同,我 們可不斷嘗試、實驗,互相支持、學習,一同去開啟這份禮物,發現它的豐盛。畢德生甚至認為,教會的主要工作可能並非是傳福音(Evangelism) ,而是遵守安息日。因為安息日幫助我們回復到上帝的節奏,停下來聆聽祂的聲音,以作出回應,跟着祂所說的去做。假若我們忽略安息的節奏,我們可能只是為着自己做事,包括傳福音或一切的善行在內,實際跟上帝無關。



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