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職場轉化到社會轉化

已更新:3月14日

司徒永富



職場中的負面情緒


最近看了一篇報道,內容大致指出負面情緒,是會如細菌一 樣傳播開去的。夏威夷大學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Elaine Hatfield)研究指出,人類是一種很易受他人情緒影響的動物。在和別人的交流中,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模仿他人的表 情、聲線、姿勢、甚至動作,以便代入對方的感受,希望藉此獲得他人認同。例如,朋友和我們分享一些開心事,我們 會自然地報以笑容;當別人告訴我們不快經歷時,我們的眉心亦會跟著皺起來。


朋友告訴我,在他的公司裡,來了新的部們主管,他的專業知識非常好,但缺點是對任何事情都批評,且喜歡對其他部門的事說三道四。不知怎的,不到兩個月,公司本來頗和諧的環境被破壞了,公司的每個角落,都多了閒來喜歡說人非及專門把小事化大的人。因此,作為職場中人,為團隊著想,即使個人有情緒,我們都要努力學好駕馭自己的情商。 一方面,我們不要輕易釋放負能量,另一方面,當別人向你釋出負能量時,不妨充當一下「開心果」,嘗試讓對方感到開懷。不過,當對方的負能量太強時,就不妨先自我冷靜一 下,低聲對自己說:「我可以克服這些負能量的」。正如 《秘密》一書提到,你對潛意識發出甚麼要求,它都會順從 你的。如果你心裡堅信可以克服困難,最後,你一定會想到 解決的辦法。」若你從來都認為身處的環境是沒有盼望的, 你就一定不會為環境注入希望。


是的,辦公室內如果整天都充滿負能量,對員工的工作效率 一定有影響。只有營造正能量的工作間,才是出路。我認 為,為工作間注入正能量,要從有權有勢的管理者做起,因 為,下屬是看著上司的「眉頭眼額」做人的。我們不妨合力 在公司內營造一個窩心的感覺,例如,多舉辦交流活動和體 能運動,這無疑有助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增加同事的歸屬 感,更重要的,是員工的正能量,也會透過活動散發到其他員工身上,構建一個「低壓工作間」。


社會正能量


職場相對於社會,是社群的一環,若職場充滿負能量,社會的面貌也不會怎樣正向和積極。與其靜候個別企業和高層進行職場轉化,社會的整體「正能量」的價值轉向,是更為重要的。當然,職場和社會「能量」的轉向,兩者都是互為因果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每日健康快樂的員工,回到家 裡,善待妻兒的機會必然高些,同時,也更有可能能善待鄰舍。同樣,在一個不仇富和和諧社會,當個人進入職場,面對各種磨擦,包融性也應該高一些。


最近,政府雷厲風行地推出一項為期近一年的「家是香港」 運動(Hong Kong Our Home) ,目的是要匯聚香港社會各階層 力量,為香港注入正能量。活動共分為四大主題,分別是活力香港、潮流香港、關懷香港和清新香港。作為「家是香 港」主席的林鄭月娥和一眾問責官員,到全港各區參加「全 城清潔大行動」。對於「家是香港」的成效和動機,社會上 有人認為,政府此舉,只是一場政治Show。也有人認為,政 府方向正確,為社會帶來正能量。就我而言,無論動機如何,為社會注入正能量,宣揚任何好人好事,都是好的,何況官員主動「落區」、接觸群眾,帶頭轉化城市,有甚麼值得非議呢?



擁抱身處的社區


現在,為政者也要「落區」了,這讓我想起,教會經常站在守望城市的高台,教會又有沒有真正擁抱身處的社區,落手落腳為城市帶來轉化呢?事實上,城市轉化不是一項人的工 程及項目,是上帝國度建立的工程。要轉化城市,教會擁抱社區,向人們彰顯上帝的公義、憐憫、愛和關懷,是責無旁貸的,正如當年耶穌走遍各城各區,宣講福音、醫病趕鬼, 藉福音轉化社群。


幾年前,當我還專注於推動職場事工時,深深感受到,職場轉化,談何容易?因為我們身處的社會生病了,要轉化,不 能單從職場開始,也要從城市開始,兩者很難說,誰先誰後。總之,新酒是要放在新酒袋裡的,讓兩者同步發酵,醇 酒是會指日可待的。我也是因為這份「天真」的信念,走進城市轉化的行列中呢!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