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在不負責任的世代中 作個負責任的基督徒領袖

馬文藻博士

高宏國際顧問創辦人及行政總監


過去十二年,我一直為很多客戶提供領導培訓服務。其中最大的客戶,是來自香港三所大學的大學生、警察部隊、立法會秘書處和許多政府部門的管理人員。


過去的兩個月裡,每當我看電視新聞或社交媒體時,內心就很難過。我看到我的主要客戶,在我心愛的城市中,每天互相批判、詛咒和攻擊。見到這些爭論、不信任與仇恨,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同樣感到迷茫及沮喪。我甚至懷疑,這幾年來,我努力培訓他們成為負責任、展示天國價值觀的領袖,是不是盡皆枉然? 我也不禁問上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愛我們的天父,竟會允許東方之珠發生這樣的混亂?這個城市,豈不是有一個偉大的命定,要成就屬天的旨意嗎?


我嘗試從聖經尋找答案。最終,聖靈啟示了我:原來,聖經中背負巨大責任的成功領袖,很少是在平凡的日子中訓練出來的。反之,他們大多是在關鍵的時刻,被上帝召喚和興起:摩西、大衛、以利亞、耶利米,以至耶穌基督,都是在最黑暗的時代,被上帝召喚,承擔起不同的責任,為國家和城市帶來轉化和復興。


當我為這個城市祈禱,思考現時的混亂局面時,我看見混亂的主因:城中各陣營,缺乏了真正承擔責任的領袖。在位者大多一直根據自己有限的世界觀、政治立場、情感、所選看的媒體和自以為義的思維,對其他陣營的人所做的「壞事」,作出激動反應,無法冷靜回應社會問題。


為使這個城市從混亂歸回平靜,我相信上帝正呼召一班新世代領袖,站在社會的破口中,作為橋樑,並帶來復和。我相信這也是一個關鍵的時間,上帝要在香港最黑暗的時期, 興起負責任的新世代領袖。但現今的情況,跟以前靠一兩位領袖,肩負重擔的世代,有顯著的不同;我相信現在上帝正興起數以百計、千計的新生代領袖,一同分擔轉化這城市的責任。現在不再由一個大衛或以利亞 作領導, 這個城市需要新世代的「日常領導力」 (Everyday leadership),在責任分散的架構中,活出負責任的領導模式,以實現在神心愛的城市中的轉化!


「責任」和「問責」,是各方領袖經常掛在口邊的詞彙。可悲的是,這些被濫用的詞彙,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在這城市,不知不覺間,「責任」已成為沒有人再相信的口號,因為我們看到許多承諾,都成了兌現無期的空頭支票。本文將嘗試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重新探討「責任」一詞。我迫切希望,能運用這些觀點,提醒不同階層的領袖,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同重新擔起,上帝給我們在這城市的關鍵責任。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責任」


我在過往的領袖培訓經驗中,看到不少香港領袖都誤解了「責任」一詞,對於許多牧師和傳道人而言,有承擔的領袖,等同盡量在教會裡承擔工作。讓我們先看看英文「責任」(responsibility)一詞。實際上,它是由兩個詞組成:「能力」(ability) 和「反應」(response);因此,責任在字面上,意味著具備能力作出恰當的回應。就字面解釋,我們可以從神經科學(neuroscience)了解大腦會發生的事情。簡單來說,我們的大腦有兩個處理刺激的系統,可以簡單地稱為回應神經通路(Response Neuron Pathway)和反應神經通路(Reactive Neuron Pathway):


系統A - 反應神經通路:它主要途經下腦(lower brain)。下腦在處理刺激時,會涉及情緒,自我防禦和生存機制。它比回應路徑更快,信號更強,更關注自我(Me)。


系統B - 回應神經通路:它主要途經上腦(Upper brain)。上腦能啟動同理心,角度變化(perspective change) 和衝動控制(impulse control),甚至用饒恕去處理刺激;它比反應路徑慢,信號更強,更關注我們(We),但會使用大量的腦力。


當我們與人發生爭執,或讀到反對自己觀點的Whatsapp或Facebook信息,我們通常會使用系統A。這系統通常會叫人在爭論中,說話越來越快,並試圖通過關注自己的觀點,來贏得爭論。當雙方的反應路徑被情緒啟動,彼此的信任差距會變得更大,雙方都不願意聆聽及使用同理心。


在爭議中,只有負責任領袖,奮力使用系統B回應衝突,才有更高的機會,將衝突轉化為互相理解,增加一同找出困局新出路的機會。


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中,神經可塑性理論(neuroplasticity)更為我們帶來好消息!當我們開始在大腦中經常使用回應路徑時,我們的系統B將變得更快和更強壯。同樣,當我們愈少使用反應路徑,系統A就會漸漸變慢和變弱。我們可多用一些安靜的時間,訓練我們的回應路徑。默想神的話語及退修,都可以訓練大腦減低反應,另外我們也可以向聖靈祈禱,求衪幫助我們「把一切心意奪回來」(林後10:5)。我相信聖靈會住在我們的心思意念中,每天在生活中,加強我們的回應途徑,在現時極端分化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從社會和世代的角度看「責任」


過去幾年,社會中不同年齡的人,因政治看法不同,引致關係撕裂 。總體來說,這城市的老一輩人,有較大比例支持政府,而年輕一代較多支持民主。 最近的反送中運動, 可算是重新點燃了五年前被埋藏的跨代鴻溝炸彈。


不幸的是,雙方都沒有真正的負責任領袖,站在這破口中,肩負起修補裂痕的責任。這數年間爭拗不斷,雙方不同的領袖,一直用自己的政治觀點求勝,有些甚至採取不負責任的策略,如互相指責、誣衊、甚至訴諸暴力。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更令不同世代的香港人失望、極化、仇恨和不信任。


讓我們細看一下,過去幾個月香港的兩個陣營:政府一方的陣營,領導風格是傳統的集中式和等級制,他們雖擁有壓倒性的的資源、力量和經驗,但大部分時間,都只做出跟大多數民意相反的反應。


而另一方陣營,主要由年輕和業餘人士組成。他們的組織沒有「大台」,而且資源和經驗較少。不過他們勝在將「自發組織」(self-organization) 的優點發展成為一個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這陣營大部分成員擁有共同的願景(民主香港,五大訴求),加上Telegram和連登等社交媒體的幫助,無大台的系統已經能動員成千上萬的香港人上街示威。在這CAS中,連登、各大學的學生會、民陣、立法會議員和網上的KOL, 一起背負著帶領的責任。這系統中沒有高高在上的領袖去指揮,提供資源或分配崗位和工作,整個系統如水(be water) 運作。從傳統系統分析,可以說是很複雜(complex),它是自我適應的(adaptive),學習得很快,不斷發展整合,策略更加是無法預測。沒有人能預測到這樣的大衛,可以與另一方的歌利亞在這數月裡周旋至今。這樣的適應性和快速學習、協作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造力,已經令有更多資源的香港及中央政府頭痛不已。


在傳統等級制的架構下,做正確事情(doing the right things)的責任在最高領導者,而在CAS中的分散領導下,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對的事。在CAS中,每一個人都以點對點(P2P)的方式發揮影響力,正面或負面地影響身邊人,做或不做正確的事情。每當我們與其他人交談,發送whatsapp,或在Instagram / Facebook / 連登/ Telegram上發布任何內容時,我們都有責任在這個CAS中發揮領導力。如果我們是分享愛、信任和關懷的領袖,我們就會影響身邊的人,發放這樣的影響力,然後整個CAS都會這樣做;當我們詛咒人,甚至向他人表達暴力時,我們也在向他們傳播「反應」,而整個CAS將會轉向互相攻擊的方式。反應變成了仇恨和暴力,而責任變成了信任與和平。


我相信上帝喜悅跨代負責任的基督徒領袖,一同成為分裂社會中的橋樑。然而,很少人知道在這CAS中,這發布責任的概念。不經意時,很可能會散佈流言蜚語,使CAS變成一個暴力和仇恨組織,也可能無意中撕裂這個CAS。我們更需要意識到自由與責任之間的張力。根據瑪拉基書4:5,作為父親或母親的一代,有責任將心轉向下一代。縱然兒女一代有不少任性行為,我相信愛我們的天父,在這關鍵時刻,會興起更多負責任的“父親領袖” (fatherly leaders),繼續選擇用愛和憐憫,將我們的心轉向下一代。另一方面,孩子們也有不把心轉向父母一代的自由,但作為負責任的“兒女領袖”(Leaders with Sonship),縱使他們的上一代有不少講一套,做一套的行為,仍然會尊重上一代。



從屬靈角度分析看「責任」


聖經中許多經文直接和間接描述了基督徒應有的責任,這些經文的主題都指向基督徒有責任愛神和愛人,只是我們的愛有限。我聽過許多弟兄姐妹說,他們每晚看到新聞時,都難以用愛心的話禱告。我們作為負責任的基督徒領袖,該如何為我們的城市祈禱呢?


耶穌在路加福音18:9-17,用法利賽人和稅吏上聖殿祈禱的比喻教導我們。法利賽人禱告給自己聽,說自己不像這個稅吏;而稅吏連舉目望天也不敢,求神可憐他這個罪人。


有趣的是,表面看來,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都都沒有撒謊,但顯然,上帝更接受稅吏的禱告。


兩個祈禱的區別,關鍵在於對「義」(righteousness)的態度,不負責任的領袖,經常自以為是唯一對的人,當看到有人與自己的看法不同,他們都認為對方是錯的。自義的法利賽人,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為「義」,他們傾向用自己的標準評判他人,並要求上帝譴責和詛咒他們;當他們在电視、Facebook、Whatsapp看到另一方任何錯誤的行為時,他們會迅速作出反應,審判對方的錯誤。


相反,負責任的領袖態度謙卑,他們看到自己的限制或錯誤,也勇於承認。畢竟,在神面前我們都是罪人,在現今傳媒渲染中,也會有盲點。我們該先求上帝憐憫,也尋求上帝憐憫我們的敵人。


不幸的是,過去幾個月裡,我看到香港有更多自以為是的法利賽人(包括我在內),卻不多自謙的稅吏。 我相信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已使這個城市分裂到臨界點。在此,我懇求上帝的憐憫臨到我們, 我也祈禱上帝在這個關鍵時刻,呼召及興起更勇於負責任的領導者,在不同的崗位、世代及階層中,一同多用回應,少作反應,擔起治愈這個城市創傷的重任!


(本文之中英文原稿已於早前刊登作者的個人網誌)

2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