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城市轉化:由兩代真心對話開始

已更新:5月5日

馬文澡

高宏國際顧問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 以利 亞 到你們那裏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 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 瑪拉基書 4:5-6

I believe we can change the world if we start talking to one another again 如果我們重新開始互相交談,我相信我們可以 改變世界 ── Dr. Margaret J. Wheatley

這經文在十年前,一直激勵我去完成神託付我的使命 : 通過研 究、培訓、輔導和諮詢服務去縮小兩代鴻溝,讓兩代可以將心轉向 - 上一代得着為父的心去愛下一代, 下一代也得着真兒子的心去尊榮上一代。


近年,我們看見香港社會的兩極分化 : 黃藍、中港、建制泛民、拉布剪布……。在職場上,也有很多上一代對下一代看不過眼,下一代覺得上一代像埃及法老⋯⋯兩代轉向,在香港這片堅硬土地上,好像遙遙無期! 我們如何將這地的咒詛,轉化 成跨代祝福?


當然,社會兩極分化的原因不少,近年不少文章及媒體報導,也有對香港年輕人的問題,作不同的分祈及討論。從我這幾年的研究中,我察覺,其實大部份關係的回轉,都由最基本的對話溝通開始。那麼,兩代溝通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場及大專生,所以在這裏探討的兩代,是針對大部份的上司一代Gen X (出生於1966-1976) 和90 後代 (出生於1990 後)。


香港人兩代關係破裂的原因


過去十年,我有機會與數以百計於職場,教會以及非政府組織的X世代 (Gen X)及 90後一代進行培訓⋯。從我和他們的對話中觀察,我感覺這兩個世代,似乎對對方感到某程度的失望。我訪問Gen X一代對下一代的看法,他們總是覺得年輕一代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 在上一輩的眼裡,下一代往往被視 為「廢青」: 懶惰、花大部分時間在手機上、頻繁轉換工作、 自我中心……。在新一代的眼裡,Gen X 老闆往往是現實,刻薄, 只看錢看的一代……

我們首先看看這些負面情緒及失望背後形成的原因。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ufmann 在其經典《Thinking Fast & Slow》的研究顯示,我們的思維有兩個系統:系統1 (S1)思想迅速,因為它主要依賴於積累的經驗, 讓大腦作出快速判斷。但系統1 問題在於基於過去經驗,並不永遠適用於目前最新的情況。 相比之下,系統2 (S2) 具有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但系統2比系統1懶惰,需要很在意地才能有效運用,當我們生氣和覺得被冒犯的時候,往往是系統1(S1) 控制了我們腦部思想。


從這個研究看來,很多時候,當我們看見其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經驗的預期時,我們很快便作出負面反應,我們的思維也很容易被 implicit bias (隱性偏見) 影響。隱性偏見是指我們的潛意識下,影響我們對外界認識,行動和決定的態度和成見。隱性偏見往往會導致我們先入為主,例如看見黑人便直覺是壞人,而白人便是有錢人。 研究發現,我們每人都有隱性偏見,我們每人的隱性偏見有一定程度會被我們四周文化影響。香港大部份主流傳媒,加上網絡文化中的九十後,都是廢青形象,而老闆則是刻薄的形象。當在工作上, 老闆要求加班, 在隱性偏見的影響下, 下一代員工便會將老闆刻薄形象放大; 當老闆看見90後一代員工偶然在工作上打機輕鬆一下, Gen X 老闆便會將廢青形象放大。這種對號入座 的思維,往往在我們潛意識中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兩代如何能夠真心對話?


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認同對話溝通,是關係重新建立的最有效的方式。當然, 基本的溝通技巧, 例如用心聆聽, 身體語言, 眼神交流, 很多人都應該懂得,但我們之前所提腦中的S1 及隱性偏見。往往更加影響我們在對話中, 能不能夠將心轉向對方。 就是我們懂得所有表面的溝通技巧, 若沒有對付心裏隱性偏見, 也沒有啟動S2思考, 我們在心裏對對方的不 滿,也自然覺得對方不是在真心對話, 對話的結果,可能也會不歡而散。


瑪拉基書提到, 到那時候, 耶和華必差遣先知 以利亞去幫助我 們。 我們不期然想到,以利亞及以利沙這兩代的故事。 以利沙是神指派以利亞要膏立為作先知的人(王上一九: 16), 當以利亞遇見以利沙的時候,就將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以利沙這真兒子,有別於其他先知門徒, 無論在伯特利,耶利哥或約但河邊,甚至以利亞叫他在那裏等候,他總是忠心跟隨, 直到耶和華要接以利亞昇天, 以利亞問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作甚麼?只管求我。” 以利沙竟大膽地求“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


在當時的環境及文化當中, 下一代這樣大膽的祈求, 應該不是以利亞以所預期的, 不過以利亞沒有立即板起面, 把握最後機會, 教導下一代應該如何禱告求問。 以利亞回應以利沙,叫他專心仰望, 便能得著( 王下二:9-10)。 結果,以利沙得償所願, 承接了以利亞的衣缽,成繼他作先知的工作,以利亞行了七個神蹟,而以利沙卻行了十四個,剛好是以利 亞所行的雙倍,這也成就了他向以利亞所求“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的願望。


香港這地方,須要加倍的神跡去將咒詛除去, 唯一的方法, 是兩代真心對話, 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 真心對話不是語言藝術, 卻是心思想的轉向。 雅各書 1:19: 「我親愛的弟兄 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慢慢地動怒」。 其中一個方法, 就是常常醒察自己的心事意念:有沒有隱性偏見在影響我們? 我們是不是用了系統1做了太快的判斷?


Dr. Margaret J. Wheatley ,其中一個我很喜愛的學者,曾經說過:

不是我們差異導致分裂, 導致分裂的,是我們對對方的判斷. It's not differences that divide us. It's our judgments about each other that do.

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