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房屋問題中活出信仰
黃元山
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願祢的國降臨,願祢旨意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當我們唸這句主禱文的時候,我們是否只關心未來的事,還是現在的事?如果我們心裡面,只是相信神的國只會在耶穌再來時才會臨到、神的旨意只會在未來末世時才出現,那我們對現世社會所有的事,很自然的,就會覺得和信仰無關。但如果我們都真的相信神的國是「即濟未濟」(already but not yet),即是說,神的國如耶穌所言,已經隨著耶穌的死和復活而在地上開展,但卻又未完全實現的一種狀態,那麼,信仰對我們的要求,就不單只是個人屬靈層面的事,而是如何憑著信、帶著愛、在黑暗中,仍帶著希望,積極把神對這個社會、這個群體的旨意,行在這個社會當中。
當我們唸這句主禱文的時候,我們是否只是在求神自己出親自動手,還是我們盡管家的責任,因著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大能,在祂裡面與祂同行同工,回應祂的呼召,作出行動,讓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果是後者,那麼基督徒群體,對社會上種種不理想的情況,該有所回應和行動。
香港當今的社會,土地房屋問題已經是眾所周知;雖然對問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案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土地房屋問題所帶來的惡果,是有目共睹的。房屋的問題包括租金樓價貴、住的地方小、有資產和無資產的距離拉遠、租金樓價升幅比一般市民平均收入高,要做到「安居」愈來愈困難。房屋的問題,自然離不開土地供應,不過,土地問題,影響到的層面更廣,不單只是房屋,更影響到民生(如醫療、教育等)、經濟(如商業、創業等)。
在香港房屋土地的問題上,如何把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筆者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過,不是一個人和一個想法,就能解決這樣錯綜複雜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會群體中,興起不同的背景和恩賜的基督徒,團結一致,謙卑自己,共同以一個群體教會的力量,為社會帶來改變,在不可能中找到出路。非常慶幸,在香港首次舉行的「全城轉化起動日」(Movement Day Hong Kong),正正提供了這樣的平台,讓筆者能在主持關於香港房屋問題的專題分組會議(Tracks)上,和幾個有心人,如「光房」的余偉業和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賴淑芬,一起去討論他們參與解決問題的經驗,連接更多的同路人,讓點點希望的燭光,化成更大的盼望,讓這次討論和接連,成為更多信仰群體坐而起行的契機。
( 原文已於2018 年3 月19 日在《時代論壇》網上版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