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因有人「創新」,我還活著

已更新:5月5日

R. Paul Stevens 保羅‧史蒂文斯

In Vancouver 書於溫書華


我的心臟起搏器保持搏動(沒有它,我已沒命了)。心臟起搏器,是大大改善人類生活的一項發明,對我尤其而言。因著它,一切美好的工作得以成就,是的,甚至是天國的事 工!一切美好的工作,都在推展神國度的建立,給人類帶來福樂。無疑,當人類在榮耀的君王,耶穌基督的統治下,會感到天國的特別臨在。不過,回到「創新」和「創業」的問 題上,我和高遜博士(Dr. Richard Goossen),會於11月25-28 日,在伯特利神學院的一個課程中,探討這個話題,當中還 包括11月28日,在港舉行有關創業領導能力的大型國際會議。


傑佛瑞·蒂蒙斯(Jeffrey Timmons)在總結「創新」的影響力時這樣說:「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50%的「創新」, 95%的激進性「創新」,均來自剛起步,且規模較小的公司,當中包括,譬如:微型電腦、心臟起搏器、廿四小時速 遞、快速換油、快餐、口服避孕藥、X光機等等”[1]。不過,那只是改善日常生活和服 務大眾的器具。使用「創新」的技術,產生了新穎可行的教育模式,讓身處非洲、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內,與南美的學生,形成一個學習群體,因而省卻 了可持續發展教育要提供住宿的成本。所以,當我在自己的電腦上,打開與柏祺大學研究院相連的Vroom時,我能夠一 對一地與我的學生接觸,同時,同學們亦能藉此互動交流。 把這些「創新」推進教會生活和福音機構的工作上,就能到 達新的領域,並傳遞開去,且推出新的服務,接觸到新的群體。20世紀70年代,5萬街頭青年“侵佔”溫哥華,他們主要居住在海灘上。我們的教會,在那裡開設了一家招待所、一個收容中心和一家書店,並見證了著許多生命的轉變、生命的醫治和被重新引導。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斯洛伐克的Milan Cicely和加拿大的Al Bussard,認為機不可失,他們開始幫助別人,在新興市場經濟裏,以公平、正直的方式做買賣。如今,這被稱為「Integra」。「創新」是別無選擇的,正如一 個創業的支持者大膽地說:「不創新無寧死」。這是真的嗎?


原因在此:第一,我們活在一個變化著的世界,社會和人類生命不斷變更,人們的需求、慾望和處境也持續改變。企業家視此為機遇,不會逃避這個挑戰。事實上,他們關注的, 不是風險,而是機會。第二,所有人類組織的團體,都曾經歷過無序和停滯不前的狀態。不同系統中的動態平衡,意味著總的傾向,是趨向嘗試和証實,即使教會,也是如此。例 如,在教會歷史中的一切復興,從來沒有一直持續下去。知識的力量,塑造了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對教會的運作, 有深遠影響,例如世俗主義、後現代主義、城市化發展和重新崛起的伊斯蘭教。

你或許會懷念往昔的美好時光,然而, 事實上,它們已消逝,我們必須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可以把變化視作機遇,而不是罪惡。不過,在此,我們必須先確切求問,什麼是「創新」和企業家職能。以圖表表述,是最簡單的方式:


企業家遇到機會,絕不會錯失,他們會更進一步,將這項創新發明實現。發明家也從事同樣的工作,然而,當中最終有一個區分標誌,就是企業家比發明家要多行一步。實際上, 企業家實在地實踐了這項「創新」。如果它是一項服務或產品,他們會使之“商業化”;如果它是非牟利機構中的一種新服務方式,他們會貫徹該項服務。就個人而言,令我十分著迷的,不僅對他人有創新發明的能力,去想像用一個0.6伏特的 東西,使人的心臟持續運行的可能性,還有,它是實際可行的,並應用於全世界。在此,引發了一個問題,企業家是否天生的呢?他們能否通過訓練和教育,成為具備創造力的人 呢?在某種意義上,是否每個人都具備創新的能力呢?很多著作,都曾談及這個話題。有人斷言,創新能力是一種特定人格類型。另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實踐操練,是可以學習到的。還有其他人提出,具系統性和文化性的因素,可以喚醒 人的創新力,而且,往往能在國際性的危機中產生,就是說, 時勢造人。實際上,他們的觀點都正確。創新力可能是個性特徵、能力、條件和實際處境的綜合體。在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備受激勵、經過訓練指導,並 以這種方式,來看世界和生命。 同時,當我們渴望盡快在進程中展現出「創新」時,我們會產生更多創造力。

我們課程的標題是“創新之靈”,它不僅關乎心理學和方法論, 還關乎神學和靈性。我們迫切地要去展現創新力的核心,在 於我們是具有上帝形象的被造物,這反映出上帝繼續施行祂的創造,並且要邀請我們進入祂持續的創造工作裏。我們創造出新的東西,不管它是否是表現出來的一項藝術設計、一 張新的試算表、一頓新飯餐或一份新協議,一套更有實效的電訊程式,或是一個電訊急切改良設施。當上帝說“充滿全地” (創一28),祂並不單指人要遍滿全地;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上帝呼召人類,去讓地球變得人性化,去提升受造物的潛能,讓上帝的榮耀充滿全地。一些重要的聖經主題,強調人類「創新」的召命,包括從聖經創造的角度下,人被視為能開放和可進行有意義探索的受造物。上帝的旨意,是意象的強化,而非盲目的順從。亞當被呼召去給動物命名,換句話說,就是要作出改變。人類一切美好的工 作,都是在一個宏大的工作專案中的共同「創新」。但是, 為什麼「創新」與“靈魂”有關呢?


我和高遜博士都急切地去表明,「創新」不僅是建基於聖經真理上的一項好策略,兼且,「創新」與靈魂是相得益彰 的。「創新」牽涉到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也牽涉到我們的內心深處。靈魂不是在帶罪肉身內的一個器官,當身體擺脫了如毛毛蟲繭一般的死亡制抓後,不朽的靈魂,將永遠生活在福樂中。從聖經中的角度,靈魂是有表達能力的位格, 靈魂渴求生命、渴求上帝,並有豐富的表達能力。馬太福音(馬二十五14-30)中才幹的比喻,傳遞出一個重要真理,就是我們觀念中的上帝,和我們與上帝間的關係,決定我們是否將自己的生命和才幹埋沒起來,像當中那個有才幹卻害怕犯錯的人一樣呢,還是像那有五千和兩千銀子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並且在企業和「創新」的投資上,甘冒風險呢?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個比喻裏的三個主題,都與信心、盼望和愛相關。所以,經文中有一處,讓我們確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並且察覺呼召,明白人的一生及其投資,會邁向一個有價值的終局(馬十六26),肯定我們的恩賜和才幹,繼續人類要發展的事業。對於基督徒而言,企業工作就是要履行大使命(馬太福音二十二37-39),全然地愛神,愛我們的鄰舍,不管我們能否看到他們,都能用我們的「創新」,去為他們服務。詹弗蘭科·波吉(Gianfranco Poggi) 巧妙地表達:

「沒有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沒有企業家階層;沒有企業家階 層,就沒有道德憲章,沒有道德憲章,就沒有宗教場所。」 所以,每個早晨醒來時,我感到高興的,不單是有人構想一 台能使我心臟保持搏動的機器,還有是將這個想法變為現實。

「創新之靈」 課程簡介(11月25至28日)


創新在不同的組織裏都極為重要,包括企業、非牟利機構及教會。但我們卻甚少研究它的來源,應如何承擔它,又或其聖經及神學基礎。這個課程會在不同角度探討創業領導的實

踐,包括實際、文化、制度、神學、靈性、及社會學上。學員可從中獲得不少實踐智慧,不但可以有效地管理創新,更可幫助他們察覺到在改變中所遇到的風險、誘惑及屬靈資源。

註:所有修學分的學員都必須參加在11月28日舉行的「創業 領導會議」。


保羅·史蒂文斯博士

書於溫哥華


——註釋————————————————————————————————————

  1. (applewebdata://FF450A16-CE67-44F0-BFFEF963789928DB#_ftnref1) Jeffry A. Timmons,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1990’s (Homewood, II: Irwin, 1990), 4.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