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反修例與教會牧養」問卷調查研究報告(二)

已更新:5月5日

柏祺城巿轉化中心


就近日「反修例」運動帶來的影響,福音證主協會、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和領導力培訓學院在十月中,透過網上問卷調查,了解信徒對教會的回應、他們的期望以及個人回應等。初步結果已於十二月中公佈。

今次量性問卷調查主要由信徒角度去了解教會回應的實況及信徒的期望。研究結果顯示在教會回應的層面上,教會愈多在講道中提及或教導信徒如何回應、提供輔導服務及教牧親身前往集會或遊行現場,能預測到對教會滿意程度愈高。就教牧焦點小組的結果分析,教牧亦認為親身前往集會或遊行現場,是「羊在哪裡,牧者也在那裡」(pastoral presence),與肢體同行的表現。今次問卷使用雪球抽樣法(snowball sampling),透過神學院、機構和個人網絡發放,為期約兩個星期(二〇一九年十月十至廿四日)。今次研究的限制是參加者由較多民主派(約80%)和年輕的信徒組成,可能未能反映具代表性的教會實況,亦不代表香港實際信徒分佈現況。

我們就著問卷所收集信徒填寫其教會回應、他們對教會就事件回應的滿意度作線性迴歸分析,並比對問卷參與者的背景資料,找出能預測參加者對教會的滿意度之教會回應變數。迴歸分析發現,在講道中提及或教導信徒如何回應及提供輔導服務,是預測問卷參與者對教會滿意程度的兩個最主要元素。以下結果是以調查中恆常返教會的3,398人的回應作統計分析。

所屬教會回應對受訪者滿意教會程度的預測(以政見背景作分析)

**p<0.05,滿意程度顯著較低 *親中派/建制派組別人數較少,所以未能有數據上顯著的預測

所屬教會回應對受訪者滿意教會程度的預測(以年齡作分析)

*沒有組別間的分別

所屬教會回應對受訪者滿意教會程度的預測(以教育程度作分析)

*沒有組別間的分別

所屬教會回應對受訪者滿意教會程度的預測(以性別作分析)

**p<0.05, 滿意程度顯著較高

所屬教會回應對受訪者滿意教會程度的預測(以信主年日作分析)

*沒有組別間的分別

所屬教會回應對受訪者滿意教會程度的預測(以教會人數作分析)

*p<0.05,多於2000人教會滿意程度較低

本報告就不同信徒的背景,分析他們對教會回應的期望,結果反映他們一致期望教會舉行祈禱會及提供輔導服務為主。由於研究結果指向講道及輔導為最重要的教會回應元素,我們就這兩項回應作了進一步的分析,以了解不同背景的問卷參與者對教會的回應,跟對教會滿意程度的關係。其中較顯著的,是當所屬教會講道很少/從不提及(反修例事件),或很少/從不提供輔導,18-29歲及30-39歲兩個群組對教會的滿意程度顯著比其他年齡組別低。

*p<0.05

**部份受訪者未有回答此問題,故總數與上述項目不同


*p<0.05 **部份受訪者未有回答此問題,故總數與上述項目不同

除了堂會的回應和期望,問卷亦問到弟兄姊妹在個人層面上對「反修例」事件的回應。當中向上的(對上帝)回應方式包括禱告、聖經中尋求神的心意等,而橫向(社區層面)則包括參與聯署、集會/遊行等。個人向上回應愈多或橫向回應愈少,都預測到對教會的滿意程度較高。 就初步研究結果及今次進深分析所顯示,信徒主要期望教會在同行、教導及輔導上作回應。今次的研究參加者約80%為每週有穩定教會聚會的信徒,因此未能反映不穩定參與聚會或離堂會信徒的期望。對應本中心去年訪問「離堂會」肢體的研究,同樣發現「離堂會」肢體盼望在教會經歷愛與同行,以及他們懷念以往在教會有深度的講道和聖經真理的教導。兩項研究結果同樣指向講道的重要,及肢體對教牧同行的渴求,這些結果都為我們帶來牧養方向的進路。

(原載於時代論壇網站 2020年1月17日)

15 次查看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