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聯繫 — 精神情緒困擾有出路
黃葉仲萍
「全城轉化起動日」的目的,是希望匯集不同背景的領袖及資源,探討這城市最迫切的議題,以創新的方法,合力研究以基督的愛,建構健康及有希望的香港。根據政府提供的數字,基督徒只佔香港人口的12%,所以,即使全港基督徒都動員起來,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不錯,正因這樣,我們是在求奇蹟!希望以創新的眼界,動員社會的力量,加上信徒的熱心與愛心,填補缺乏的地方。
聖經老早便提出心理健康、平衡生活的重要性,神創造天地已經示範了工作之後要歇息,但是現代城市人經常在工作上迷失了自己。非官方的統計指出,每七名香港人,就有一人有精神情緒的困擾。他們不容許自己休息,也不能夠休息!我主持的專題是「精神情緒健康」,也是嚴重影響14%以上香港人的問題。這問題先是影響這些人,繼而影響他們身邊的人,數目更是難以計算。起動日當天,我們邀請了三位講者分享精神情緒困擾的出路。
結合家庭醫學與家庭治療
陳達醫生以家庭醫學專科,提出以系統的角度看病。揉合家庭治療,成為新的治療及教育平台,除去「問題人」的標籤,建立共學的平台,讓從業繼續學習,去除盲點及專業陋習。醫、病合作,進入社區與學校,並與商界合作。全康澄心基金成立九年,如果把收集的個案,加以分析研究,將會整理出情緒在家庭系統中可以得到的助力及阻力,也可以找到許多有關精神情況與家庭有關的啟發。
支援癌症病人及家屬的護心行動
余德淳博士主持的護心行動,通過馬不停蹄的訓練、配對和出隊,關顧患癌病人。他發現夫婦的溝通對患癌病人的影響深遠,由於不敢表達,癌病會為夫婦帶來隔閡。所以他特別為此做了研究,找出有功效、有助力的語句,讓患病的配偶,心靈得到安慰和力量。計劃有十方面,其中包含:
「配對式探訪隊」:因為每種癌症的療程不一樣,所以要真正做到深入同理,配對相同經歷是十分重要的。
「報章專欄」:在每星期五的專欄分享及推動這工作。文字工作的威力,實在是不容置疑的。
「義工訓練」心理素質及應對:訓練課程針對處理病人失落及失控的情緒。
「護心工程學」:預計在八月出版書籍,匯集一些有關照顧癌病者的資料,提供實際的參考。
「學術研究」癌症配偶溝通言語:有關研究收集一些特別能夠引發共鳴的對話,幫助表達情感有困難的夫婦,在感情上有更好的共建及支持。
醫護人員「關愛講座」:特別照顧長期損耗,勞心勞力、辛勤工作的醫護,為他們打氣。
製作「鼓勵短片」及微電影放上YouTube:充份運用大氣電波及互聯網,做公眾教育和勵志宣傳。
秋天舉辦「護心夫婦營」:讓病者家庭有更多感情交流,互相支持鼓勵,充份分享心事。
「強心師傅」癌症康復者AQ聚會:讓康復者找到有關答案和竅門,可以放心釋懷。
「AQ成長關顧小組」給癌友子女:關心病者的家庭,特別是幫助成長中的孩子,給予支持。

讓你傾心吐意的袐密花園
負責秘密花園的黃太也提出了無牆的輔導室與教會所發揮的影響力,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很多人得到幫助和受啟發。但要有效維持這工作,還要許多的努力。不過秘密花園的感染力,很快也很直接感動了一家法國餐廳的東主,她願意把部份時間用來分享及傳好訊息,讓心靈有需要的人參加。這樣的發展其實是由起動日開始的。
結語及展望
重聚日的分享中,幾位講者更分享了建立關懷文化的需要。面對病痛或困難,人很容易陷入低潮及恐懼中,所以希望成為了治療的良藥。日後有關的研究可以從希望這個觀念開始:像希望文化、希望觀念植入教育、希望與信仰、希望與行為等,都是極有價值的探討。
(作者黃葉仲萍博士是前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及伯特利輔導中心創辦人,在「全城轉化起動日」中主持「精神情緒健康」的專題分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