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領導下傳承使命
李志輝博士
義通達總監
創啟中國

「創啟」世界對我有很大吸引力。在這領域裡,我看到神奇妙的作為,在極艱鉅的情況下,許多忠心的僕人用盡心思和資源,務要把福音傳給未及之民,令人振奮。創啟是從Creative Access Nations翻譯過來,代表在跨文化服侍當中,有些地區不歡迎或不容許外來人士做傳教的工作。因此,服侍的人便需要採用「創」意的方法才能開「啟」人心,讓未及之民接受真道。創啟另一個含意是:不管作任何創新的嘗試,都必須遵從整本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一切教導,並以合法、合情、合理的方式彰顯基督的大愛。
在種種限制和禁制下,外來的「保羅」要開啟福音事工是荊棘滿途的,大多機構都採取全人關懷的模式,持久默默耕耘才有望見到信徒成長。但要成就這使命,最後還需把工程交給客地的信徒承擔,讓他們繼續建立門徒,正如大使命所吩咐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創啟地區之一,近年中國對宗教活動的管治越來越嚴,外來人士傳揚福音的空間也日益收窄。在此情況下,能夠把握時機,有效地把機構使命移交給當地的領袖尤為重要。在如今嚴冬日深的境況,倍感危機迫在眉睫,值得在此關鍵時刻作出探討,如何按部就班地傳承使命。
謹慎而行
在這傳承的大前題下,我的論文研究[1]是針對中國事工的創啟處境蒐集參考文獻、反思聖言教導、又進行質性研究,訪談了相關機構的軸心領袖。發現內地以福音使命為本的事工,在微妙而錯綜複雜的境況中生存,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影響它的發展空間。這些機構都不以教會的身份運作,而選擇以服侍人群的方式,爭取較寬闊的空間,接觸不同階層的群眾。研究中訪談的機構,均擔負不同的社會任務,包括照顧孤兒、護老、社區服務、幼兒工作、醫療、輔導……等,以僕人的形態提供高質素的服務,過程中不忘福音的使命。他們面對多方面的挑戰:
1. 機構與管治單位的關係:這些使命機構的服務面向公眾,儘管對社會有貢獻,但也可能成為政府關注的對象。因此,他們大多與當地管治單位保持良好的關係。在中國的關係文化中,知所進退,是關鍵的學問。
2. 同業競爭與社會變遷:他們面對同業和市場的激烈比試,隨著人才能力提升,在許多行業中,本土專業發展日趨成熟。外來人士所提供的技術,不一定超越當地水平。而且社會日新月異,要趕上不斷變化的需求,殊不簡單。
3. 靈命成長與使命傳承:同工的優質生命和關愛精神,是使命機構與眾不同之處,最能吸引大眾認受。因此,領袖要在專業、品格、真理上追求長進,才能繼承使命。但大環境的價值觀,不斷衝擊當地人的做事作風,唯有屬靈的栽培和聖經的教導才能使人站立得穩,不致被風吹動翻騰。尤其面對國家把基督教中國化,以配合國家推崇的價值,新一代的信徒領袖,必須裝備起來,明辨真理。
4. 召命回應與內部培訓:承擔使命的領袖是神所呼召的,他們要深入反思自己的召命,決意委身和付代價,實在可求不可遇;內部栽培至關重要。
5. 本土自主與文化傳承:外來人士建立的機構,當然帶有國外文化色彩。傳承涉及從外來領導和管理手法,轉成當地自治、自養、自傳;跨文化的使命傳遞,並非簡單的接軌。
共享領導
這裡只能羅列一部分挑戰,說明傳承過程的多種因素。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交棒的和接棒的領袖,大多認為以團隊領導模式接軌較為穩妥。而在接棒班子的領導行為中,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共享領導的特質。複雜多變的處境,促使他們採取這種模式,以匯聚多元知識、專業技能、人際網絡,來增強解難、創新、外交的能力;更促進互相監督和互補長短。從參考文獻及實證研究顯示,共享領導確能增進形成集體智慧和應變能力,達到上述的期望。
共享領導的幾個特性包括:
1. 隊伍中有多個領袖,因應不同的挑戰,個別領袖自然冒起,領導角色井然有序地相互交移。
2. 共享領袖與垂直領袖之間共融地發揮,垂直領袖也給予他們足夠的授權。
3. 因應事情性質,領袖共享程度有差異。
新約時代的使徒、執事和長老,充分表現出互為肢體、互相服從、同心決策的共享風範。保羅的宣教小隊每到一處建立教會,也著重建立長老團隊。長老在眾人平等共享的基礎上帶領會眾,造就門徒,傳揚福音,差派墾植,接著把棒子交給能教導別人的人,傳承使命。就這樣看來,對於中國事工來說,共享領導雖是創新的突破,卻有聖經基礎。創啟服侍的要點,正正需要在創新之中,與聖經的教導結合,面對挑戰。
綜合總結
按機構面對的情況,定下合適的領導模式,是很明智的,而在中國的創啟環境中,採取共享領導能夠促進使命傳承。但共享領導的實行有其複雜性,如何取其好處、避免誤區,需要整個管理階層配合和慎思,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惜,大部分創啟機構身處敏感環境,不易向外分享他們的做法和策略,窒礙了互相借鏡學習的機會。他們的同工也一向低調工作,鮮有人理解他們的難處。這個研究同時顯示了,創啟事工需要更多專業支援和交流,也指示了我在推動創啟服侍的方向。
(作者是伯特利神學院轉化型領導學博士畢業生)
[1] 論文全名:Shared Leadership: A Model to EnhanceMission Continuity in China, 2018